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啤酒市场的发展是迅速的,市场容量也是巨大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啤酒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由规模战向价值战转型的交接期,无论大型集团还是小型厂家,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洗礼。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啤酒企业并购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汹涌澎湃。中国啤酒引进外资最早是在1984年,在江苏成立中外合资江苏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这是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产业的序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喜力、生力、科罗娜等世界啤酒巨头陆续来中国市场报到。1995年5月,英国巴斯啤酒集团联姻吉林金士佰,随后,世界第一大啤酒商AB  相似文献   

3.
刘志明  英昂 《商界名家》2004,(11):33-37
狮王啤酒,拥有160多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在进人中国市场10年后,狮王这回居然主动选择了退却。  相似文献   

4.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啤酒作为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让消费者逐渐适应和接受,并且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国啤酒企业在这个市场中激烈角逐,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大品牌在竞争中不断攻城略地,与此同时大量的地方性品牌也在努力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如山东泰安的泰山啤酒、江苏连云港市场上的王子啤酒、江苏盐城市场上的天目湖啤酒……,国内啤酒大品牌与地方性品牌上演着"强龙"与"地头蛇"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啤酒作为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让消费者逐渐适应和接受,并且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国啤酒企业在这个市场中激烈角逐,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大品牌在竞争中不断攻城略地,与此同时大量的地方性品牌也在努力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如山东泰安的泰山啤酒、江苏连云港市场上的王子啤酒、江苏盐城市场上的天目湖啤酒……,国内啤酒大品牌与地方性品牌上演着"强龙"与"地头蛇"的较量。  相似文献   

7.
建兵 《商界名家》2006,(5):36-38
外资啤酒的攻势如潮。2006年1月.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比利时英博啤酒以超过58亿成功收购净资产5亿的福建雪津啤酒.除此之外.英博还收购了珠江啤酒25.31%股权。浙江KK、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的啤酒业务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SCP范式对中国啤酒市场进行分析,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进入壁垒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啤酒市场的结构,接着从市场行为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啤酒市场结构的成因。最后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了四种具体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9.
康迪 《成功营销》2010,(4):126-127
“坐拥”一个160多年的产品,嘉士伯集团却创造出来一个更新、更年轻的高端啤酒品牌形象,扩展中国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10.
啤酒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啤酒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罐装啤酒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低廉的成本价格而深受大众喜爱。与此同时,啤酒罐装线也日益增多,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生产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啤酒罐装线机械设备是由多台设备组成,而多个生产商供应的设备不同,其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啤酒罐装线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7-A027
中国啤酒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英博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华润六个方面阐述公司发展,巩固北京市场 燕京目标瞄准奥运会,重啤提出未来集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6,(6):68-68
由济南啤酒集团生产,济南东方红商贸公司全程行销策划的健生活菌生物啤酒,定位于中国保健啤酒的新标杆,力求在高端市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中国保健啤酒第一品牌。掀起啤酒行业的保健风暴。  相似文献   

13.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8-A029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啤酒论坛上。对今后10年到20年中国啤酒行业将如何发展,啤酒工业协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今后啤酒行业将出现以大中型啤酒集团为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型啤酒集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取得跨国啤酒集团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实行强强合作,越做越强,成为中国啤酒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常青 《商务周刊》2010,(23):77-77
花1亿美元为一个刚刚摆脱区域品牌形象的中国啤酒品牌做世界杯赞助营销,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这恐怕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今年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杜福泰 《糖烟酒周刊》2005,(30):A002-A002
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啤酒工业的兼并整合和集团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大国争霸”、“百家争鸣”、“大中小国并存”的“春秋时代”。未来的发展还有许多变数,因此不能因为中国啤酒三大集团青岛、华润、燕京的鼎立就说中国啤酒工业进入了“三国时代”,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啤、中原地区的金星、福建的雪津、广东的珠江、湖北的金龙泉、深圳的金威、兰州的黄河等颇具成长性的啤酒集团,都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大型啤酒集团的背景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您认为中国啤酒与国外啤酒的差距在哪里? 杜绿君:啤酒行业是非常开放的行业,跟国外的交流很多,中国的啤酒技术并不比国外落后,国外的新技术中国同样也可以获得,只能说中国的设备水平比不上国外,资金比较短缺,至于说工艺上面并没有比国外落后。《财经界》:您刚才讲到国外企业在中国获利很难,像SABMiller为什么还要进驻中国市场? 杜绿君:进入中国市场的这几家都是国际的上市大企业,它有一个股票效应。收购这些大企业,它的股票就上去了,对中国啤酒行  相似文献   

19.
李光斗 《糖烟酒周刊》2005,(20):B014-B015
纵观中国的啤酒市场,青岛、雪花、燕京、珠江等本土强势品牌在资本并购的基础上,取得了规模和竞争力的极大提升,促进了在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进入中国的世界级啤酒巨头,像INTREBREW、美国A&B、南非SAB、英国纽卡斯尔、日本朝日……,也持资金与品牌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中频繁运作、划分势力,在这块儿已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演绎着中国啤酒市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争。  相似文献   

20.
对啤酒产品来说,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正在进行着更高层次、更大面积地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竞争。自2002年初开始,跨国资本频繁插手中国啤酒市场的战略资源,在中国掀起了第二轮抢滩热潮: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和青岛啤酒缔结排他性联盟、嘉士伯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