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闯 《中国拍卖》2008,(7):14-19
拍卖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不会被赚取差价是二手房拍卖吸引买家的地方。作为一种非主流房地产的交易模式,二手房拍卖逐渐为市场所熟悉,并以其自身的特点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想投资的个人,少数拍卖行的房地产交易额已占其总交易总额的80%以上,甚至一些原来主营业务不是房产的拍卖行,也开始主持二手房拍卖。进入2008年,随着房地产发展进入动荡时期,二手房拍卖随即经历了由热到冷的转变。二手房拍卖市场的发展与多方经济因素相关联,诸如房地产业、房产中介、消费群体心理、相关法律制度等都影响到二手房拍卖市场的走势,二手房拍卖的冷暖既依靠拍卖人的灵活运作,也受制于与二手房市场相关的诸多因素。进入炎炎夏日,二手房拍卖市场遭遇了"寒流"侵袭,接下来是冬去春来,还是持续冰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手房交易市场也已经成长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已经发展成型的大连市二手房市场,文章在重点分析大连市二手房市场的新增房源量、新增客源量、总体交易规模和交易价格等状况的基础上,揭示了二手房市场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加快其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提高二手房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手房私房上市交易通称二手房。也就是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全部产权),可以进入住房二级市场(即房地产三级市场)交易的房产。如取得所有权的商品房、自建房、准予上市交易的房改房、经济适用房等。在欧美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上,二手房是真正的主导者,二手房交易量占这些国家整个  相似文献   

4.
刘广 《江苏商论》2013,(2):40-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专业市场传统交易模式带来一定冲击。本文基于产品特性和交易群体异质性视角,深入剖析两者在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制约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不具备取代专业市场传统交易方式的技术基础,两者融合发展才是我国传统专业市场的最优策略选择;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应在重视交易群体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稳步推进。文章以"绍兴轻纺城"与"义乌小商品城"电子商务发展为例,实证检验了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房地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中介行业在一手房和二手房买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房地产中介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北京链家地产的市场开发策略,分别分析了一手房市场开发策略、二手房市场开发策略、房屋租赁市场开发策略,并提出了改进市场开发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邵晖  张宇 《市场论坛》2008,(3):42-44
随着我国二手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进行二手房评估成为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二手房市场的特点和二手房评估存在问题,并对市场评估法中的修正系数确定提出了的量化方法,使得估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二手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进行二手房评估成为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二手房市场的特点和二手房评估存在问题,并对市场评估法中的修正系数确定提出了的量化方法,使得估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商》2015,(29)
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市场重要的补充,同样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对于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能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些有益的指导。本文对二手房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的发展趋势,对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传统零售企业与O2O型电子商务进行了概念界定,归纳了该类企业实施O2O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中所遇到的模式不清晰、线上线下没有融合运营、渠道各节间数据没有完全共享、对用户的核心价值与服务无针对性、缺乏电商人才等关键问题。并进一步给出了传统零售企业实施O2O电子商务,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房屋的基本功能是居住,但在我国却偏离成了"淘金窝",就不难理解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供方库存积压或囤积居奇、需方无力购房或一房难求的"滞涨"怪象。政府调控往往导致房地产市场震荡,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房产资源优化配置这条主线。文章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阐述在我国对空置房产征税的必要性、可行性、阻力、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莫月冰 《华商》2008,(14):103-104
二手房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的二手房市场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广州市二手房市场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基于房地产交易登记数据对广州市二手房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二手房营业税对二手房供给者、二手房消费者和二手房市场价格的影响。结论是:二手房营业税的积极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和投资性购房需求,消极影响是征税缩小了二手房市场总量,恶化了供需关系,造成房价进一步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抑制投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扭转“重流转,轻保有”的房地产税收局面,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物业税和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同时配合住房消费银行按揭贷款利率等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总体有一定的起伏,但消费者投资过热的状况基本上一直存在。房地产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新房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观念的改变,二手房交易逐渐变得活跃。通过对二手房交易税收政策现状;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税务征管信息化水平;提高征管效能等解决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珍诚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电子医药商务发展最早、最成熟的美国和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得出美国的成功发展得力于三元主体的合理互动模式;而我国在医药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的软环境和服务市场处于初步阶段,发展不完善。然后对"珍诚模式"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进行了分析,得出"珍诚模式"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推广借鉴意义在于:合理定位企业的目标市场和服务特色,电子商务要实现"四流"协同并与传统销售有机融合,增值服务要与用户"捆绑"并提升价值链,把握医疗卫生改革和政府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移动和社交优化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移动、社交、电商深度融合,拥有更强大的推广能力,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消费者行为数据,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移动社交电商对传统电子商务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首先描述了这种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及其特点,随后提出一种融合移动、社交的可行的移动社交电商运营流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吸引了普通消费者,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用户,电子商务环境日趋成熟,诚信及信用体系逐步建立,物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结合品牌和供应链优势、货源优势和售后服务优势,传统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传统商务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全面电商化、全面在线化以及打破边界与改变服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态势。但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融合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相应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只有使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相互融合,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融合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着力最多的是对二手房交易的调控,伴随各地开始从严征收20%房产交易差额个人所得税,二手房市场迅速转冷,新一轮楼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新政致二手房交易锐减进入4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即便是在暂停网签后的一周,成交量整体走势依旧疲软。根据麦田房产的住建委网签数据监测,4月底二周(4.18—4.14)北京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房产管理业务量迅速增加,权属变更日益频繁,对房产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实施房产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电商综合平台是一种新兴房地产+互联网模式,文章以这类平台的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指出该模式的优势是将开发商、经纪人、二手房业主、购房者进行资源整合,搭建透明交易平台;它的盈利模式包括收取推广佣金、团购服务费、广告位租赁费、二手房佣金理财等;平台的业务内容有新房销售、二手房买卖、金融产品、增值服务等;进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如网络营销体验度不足、注册用户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南昌市房地产中介行业二手房代理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南昌市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南昌市二手房市场涌入了大量的拆迁客,带动了二手房交易量的增长,但是除拆迁客之外的二手房需求却出现了下降。然后以分类调控政策为背景,分析分类调控政策对南昌市二手房市场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分类调控政策下南昌市房地产中介企业二手房业务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