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中最具跨越性的改革,对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5~2015年20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检验,量化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用,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调整至浮动汇率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使得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了约1.83‰;且其作用具有异质性,汇改抑制了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等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望推动中国出口贸易达成稳外贸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2014年底中国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铺垫道路。随着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时期过渡为中高速增长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加大,出口贸易型企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就此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使用协整检验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一体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口贸易逐渐成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通常会对某一地区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了2007年1月—2018年6月的有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沈阳市出口的影响。最终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沈阳市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一定的正冲击作用但并不强烈,即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并不是影响出口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商》2015,(47)
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显著。本文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开放宏观经济的一般模型,从进口、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实证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但是该影响相对来说较为微弱,但我们仍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策灵活性的视角出发,用相关理论分析了两种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程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比较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先后两次汇改后汇率制度改革效果.并通过相关实证检验,表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具备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建议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5-2009年全国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的出口贸易没有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对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均促进了两个行业的出口贸易,而有效汇率对两个行业的出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林锋 《中国市场》2013,(22):81-82,11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汇改前后的国内外背景,并以2008—2011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和我国汇率数据为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讨论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对进口贸易的促进和对出口贸易的抑制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焦点一直被广泛关注,其浮动弹性在逐步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汇率波动也在加剧。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旨在将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分析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该怎样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而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2005年7月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屡创新高,近期更有加速升值的迹象。按照汇改开始时8.11的汇率计算,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5.37%。纵观人民币升值走势,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将保持逐步、连续升值的趋势,同时也不排除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存在加速升值的可能。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出口企业产生影响,笔者就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于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巨大压力,本文利用MARMA模型,深入探究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美国的名义GDP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名义汇率、名义GDP对中国向美国的实际出口都表现为正向冲击,且名义收入的冲击效应较强,而名义汇率对实际出口存在微弱的负向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美国的名义GDP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以确保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汇改以来,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我国国际收支依然持续巨额顺差。这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国际压力。终究汇率与我国贸易顺差有什么关系,本文将就汇率支出转换效应做一次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研究的分界点,对汇改前后的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分别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各种汇率进行协整检验,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来研究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和1月期NDF及1年期NDF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汇改前仅存在着单向的人民币NDF对即期汇率的影响,而汇改后即期汇率和NDF之间的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长远。由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越发严峻,并且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章以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数据为基期,结合汇率决定的经济学理论,并根据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外汇储备状况和央行的汇率政策等影响因素对汇率体制改革之后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自“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富有弹性和市场化是重要特征,企业面临的汇率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规避这些潜伏的风险,帮助央行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分析预测,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周亮亮 《致富时代》2011,(3):156-15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该文首先探究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其次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再次基础上提出保持出口贸易继续增长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宣布将优化和完善人民币中间报价方法,所以"811汇改"成为我国人民币外汇市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在岸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间价定价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个市场化进程。自从我国实施"811汇改"后,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呈现出显著的双向波动、汇率价差越来越大的特点。所以,对离、在岸人民币汇差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重要。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人民币离、在岸汇率价差的波动特点,通过建立科学实证模型对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等进行实证研究后的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金存量对汇率价差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离、在岸利率价差与汇率价差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对汇率的预期、量化后的风险偏好、人民币利率、人民币汇率波动、资本项目管制等因素与离在岸人民币利率价差呈正相关。尤其是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会直接导致汇率价差的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本文试将本次汇改与2005年汇改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作一比较,并利用我国进出口数据分析一个基本问题:人民币汇率变动能否对贸易顺差起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由于两次汇改时,我国贸易结构不同,汇改的具体部署也不一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进口影响不显著,因此升值对贸易顺差的调节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999年1月到2010年1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与波动风险对双边贸易差额的影响,考查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的第二次汇改对双边贸易差额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趋势性变动对贸易顺差的调整效应是不显著的,其作用结果对不同贸易伙伴存在差别,而汇率波动率风险总体而言对双边贸易差额具有显著影响。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双边贸易差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对贸易顺差的形成及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别(地区)贸易顺差调整的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2010年6月19日,央行启动"二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涉外企业被推到了汇率风险的前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长期性、常态化的风险并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