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促进办学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中小企业间的校企合作。通过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订单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开发等几种教学模式的探讨,阐述校企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相互了解不够;合作层面较为传统、粗浅,尚未形成有效模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学校热,企业冷。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内置式"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将企业资源直接引入校内,即将企业的岗前培训直接植入教学计划,共同出资在校园内开设冠名企业实体店/模拟店或实习工厂,在校内合作开设冠名虚拟班或实体班(订单班)等与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等。建立"内置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找准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各种考核评估标准,从而保证合作有效持续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商》2015,(14)
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下,很多高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企图通过这种途径来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而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下往企业输送的人才会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实现校方与企业之前的共赢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赢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冉超 《商》2014,(30):249-249
在广东产业升级不断深入的大变局下,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人才。为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实行企业技术人员和在校教师交流互聘五认制度,围绕产业、企业的需要培养学生;深化校企合作的“订单班”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升级,意在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对国内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制定的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社会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分析,包括共定共订人才培养方案、订单驱动人才培养、共享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理实时间冲突、师资共用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于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道路上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用人制度和学生实习就业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原来"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调整,本文提出"走班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变化进行论述,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并经过实践检验,指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然后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订单式教学班”管理模式创新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游 《消费导刊》2009,(13):173-173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企业人才库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校企合作组建"订单式教学班"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订单班的建设和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关系着订单班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文章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探析了校企合作订单教学中的一些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托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针对高职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对高职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不足以及解决方案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推动该专业的就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复合式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学校教育人才的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以单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主要目的,还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说,顺应市场的发展形势,提高学生的从业水平就成为了开展教学的基本方向。因此,"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机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订单班的模式特点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特许经营连锁企业订单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订单培养"属于21世纪初在职业学院中开始出现的一种教学、培养及就业模式,这是一种高校学生的全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又被称作是"人才定制"。将"订单培养"融入到校企合作中,是一种全新的高校学生培养就业模式,其属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明确就业去向、针对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培训,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共赢。同时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这也是根本的出路。但是在真正的落实过程中,因为人才需求、教学资源以及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实际开展的"订单培养"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文章尝试分析当前"订单培养"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吴军 《中国市场》2012,(5):47-48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本文以浙商保险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浙商保险订单班为例,提出了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方面加强创新和管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0)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配合,让这些高职学院能够培养出更能符合现在这个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而市场营销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相对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适应当今市场的变化,以及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除此之外,还要非常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整个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要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本文先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施的意义,接着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动漫产业及其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开始,分析我国动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分析,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动漫人才培养的平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模式;其次找出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东侠 《商》2014,(39):268-268
职业教育的主体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校企合作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并不能良好地运行。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但是,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学校则力求办学效益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若想取得校企合作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及学生的"多赢"。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