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城市化与生态耦合系统的内涵出发,指出人口迁移、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水平等是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化质量、环境和生态三个子系统,最终选取22个要素指标,建立了三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干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是全国生态经济发展起点较早的省份之一,发展生态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九五”以来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沉重压力,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性的影响尚未根本改变,许多地区经济起点水平较低,粗放型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本文是安徽省教科学课题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对该省1995年~2003年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刻剖析,通过采用“生态-环境-社会”三分量评价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状态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从客观与微观角度得出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结论,为推进“生态安徽”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制度因素加入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中,并使用20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采用综合赋权法从经济水平、制度质量、社会发展三个层次对各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别从时间、空间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发展质量和时间演变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东欧地区整体质量较高,中亚、南亚地区整体质量偏低。中国排在中上位置,经济因素得分最高,制度因素得分最低。对各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进行同步化分析,发现大部分国家属于质量同步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地理》2021,41(4):127-136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乡村区域为研究案例,构建包括生产空间子系统、生活空间子系统、生态空间子系统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31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从集聚到松散的态势,空间依赖性不明显;2000年以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其质量测评在空间演变上呈现东南部相对下降、西北部逐渐上升的趋势。(2)从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内部来看,生产空间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升,子系统得分为一般及以上级别的地区其空间分布的重心已从南部转向西部;生活空间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稳步上升,呈现由南高北低向分散式发展的空间转变;生态空间子系统得分增长率较低且多为负向增长,时间尺度上呈正U型发展态势,空间上保持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国家政策导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深层的关联性。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主体行为、生态环境建设视角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议,旨在构建美丽宜居乡村。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和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阶梯性。另外,以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成熟阶段的标杆,对我国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还没有发展处于成熟阶段的地区,只有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和浙江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其余各地区均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9-2005年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1.4)内,其中,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增长水平最快,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数增长不明显,而资源的减量投入指标则一直呈下降趋势.结合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是要使吉林省经济,从主要依靠大量投入拉动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内涵挖潜,着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上来。这是省委审时度势,从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又放眼长远战略目标,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抉择。1、提高我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指导思想,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今年召开的世界经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五大战略转移的任务。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从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及其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相协调)上来。这说明,提高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海洋经济推动力因素、海洋科技水平、海洋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粤、鲁、浙三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转型升级国家战略的正式提出,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伴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战略地位也日益显现.为了研究在转型升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情况,本文结合转型升级的特点,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和成果分配、科技进步和资源环境代价五个维度优化了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来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法对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四个省份2006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做综合评价,以期测度长三角地区在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效果,从而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包括人口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仅采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单一指标难以反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部内涵。文章从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测度我国地级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差距显著,城市在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其在综合得分和各分项指标上的得分都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应废除"以大管小"的城市财政管理层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指标客观赋权,从评价者对生态经济评价趋优考虑的角度,构建趋优融合下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江西省各地市的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各区域不同维度下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Ⅰ类城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Ⅱ类城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和赣州市;Ⅲ类城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成就的综合性指标,在评价区域发展和考核政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反映城乡居民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等重要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全面、客观、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反映和评价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实效和后劲.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仇方道  顾云海 《经济地理》2006,26(6):1022-1025,1050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类行业,是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它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包含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将其应用到我国沿海城市。结果表明:(1)近7年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支持系统健康质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朝着优化的方向推进;(2)沿海省市经济质量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海洋科技滞后的因素;(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恶劣对海洋生态经济水平的破坏是多角度的,社会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水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融合,进而对尚不明确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健康状况进行复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