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巴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1、贸易发展迅速且互补性强中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898.58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361.92亿美元,进口额536.66亿美元。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中国和巴西之间的经贸关系是  相似文献   

2.
中巴建交36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巴西一直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巴贸易互补性强,扩大彼此间的贸易投资潜力巨大。介绍了中国和巴西各自外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在对中巴贸易关系历史回顾及现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巴双边贸易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展望了未来中巴贸易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巴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 1、贸易发展迅速且互补性强 中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898.58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361.92亿美元,进口额536.66亿美元。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肆虐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横行全球的今天,中国与巴西之间的经贸关系却呈现出一股逆势而起的势头。2009年3月,中国成为巴西商品最大的进口国,4月则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32.3亿美元,超过巴美双边贸易额的28.1亿美元。这在中巴历史上是第一次,对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09,(38):12-12
巴西向WTO起诉美国对其橙汁采取反倾销措施;2009泰国农产品中国巡展登陆大连;欧盟对华铝轮毂反倾销正式立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经贸利益已成为构筑和影响中欧关系的关键因素,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欧盟率先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来,中国已成为欧盟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本文在分析了反倾销的原因、特点以后,分析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影响,最终对中国政府、企业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主要的贸易大国,正在成为国际许多国家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成为反倾销浪潮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国际贸易中对华反倾销存在着明显的不公正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应诉,消除对外贸易障碍,彻底改变我国在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2004反倾销备忘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许可的贸易救济措施,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改革开发初期开始,我国产品输出欧美等市场不断遭遇反倾销,不少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乃至最终转产或破产。与此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也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本期分美国对华反倾销、欧盟对华反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WTO反倾销贸易争端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等几个方面,概述2004年反倾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印度对华首次发起反倾销至今,印度一直对华频繁采取反倾销措施,且手段越来越严酷,反倾销案件呈现出涉案产品多、确认损害比例高、最终税率高等特征。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扩大对印度出口和中印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关键障碍。为有效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本文深入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探讨相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印度对华首次发起反倾销至今,印度一直对华频繁采取反倾销措施,且手段越来越严酷,反倾销案件呈现出涉案产品多、确认损害比例高、最终税率高等特征.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扩大对印度出口和中印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关键障碍.为有效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本文深入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探讨相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美国、巴西是中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大豆加征25%关税,中巴大豆贸易可能性加大。以2001-2017年UN Comtrade Datebase整理数据为基础,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巴大豆贸易潜力。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巴西大豆大体递增;两国贸易与GDP、人均GDP等因素正相关,与汇率等负相关;双方大豆贸易潜力巨大;可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双边大豆产品贸易进一步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中,对出口方的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被认为能够为进口方、即反倾销发起者提供有效的贸易保护。但是,如果在对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的分析中同时考量第三国市场,则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很可能低于发起者预期。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从第三国市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措施使中国受限产品发生了贸易偏转并挤占了反倾销发起方的海外市场,从而降低了美国反倾销贸易救济预期效果。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美中的贸易摩擦和救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贸易政策制定及今后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也谈反倾销     
李缨 《江苏商论》2005,(2):69-71
反倾销作为符合WTO的原则,由一个国家单方面行使以保护本国产业的贸易措施,在世界关税水平普遍下降的形势下,其影响日显突出。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国外对华反倾销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辩证的思维方式,着重说明国外对华反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可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美贸易面临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就是美国对华频繁的反倾销。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造成间接影响。本文从我国纺织品发展现状及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出发,分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与摩擦加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华产品进行反倾销,而且采取的制裁措施比发达国家更严厉,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严峻形势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对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华反倾销,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断言,今后10-20年将是对华反倾销的高峰期,而欧盟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则是对华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围绕欧美国家反倾销实践,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维护良好的中欧、中美的经济贸易。  相似文献   

17.
对华反倾销国别和案件的聚集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爱东  刘悦 《商业研究》2008,(1):105-108
中国是世界遭受反倾销数最多的国家,因此统对华反倾销国别和案件的聚集统计分析既是掌握各国对华反倾销的动态趋势的渠道,也是帮助中国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的途径。通过对华反倾销国别和案件的统计、对华反倾销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聚集及对华反倾销倾向性国别聚集的统计,揭示并总结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4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起,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但当前中欧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5590.6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但欧盟对华贸易救济严重。自1979年欧盟首次发起对华反倾销案开始,截至2013年12月31日,欧盟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82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当今,中国已经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进程的同时,印度却频繁的运用贸易救济调查手段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本文从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现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其次从中国、印度两个角度分析印度对我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该项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频繁使用,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但与此同时,反倾销又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国外对华反倾销不仅表现出国际反倾销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数量、国家和产品上表现出特殊的扩散效应,目前国外对华反倾销扩散效应的机群性、盲目性、集中性、示范性等特点,已经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并成为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的严重障碍,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