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内蒙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存在诸如污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旅游项目污染、社会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竞争是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发展资源有限而形成地方发展博弈关系的有效理论。文章选取宜兴张渚镇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张渚镇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文化积累彰显底蕴、行政服务不断提升、区位红利逐步释放的结论,但同时存在产业升级压力巨大、生态旅游发展滞后、文化建设引领不强、发展理念闭塞保守等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问题。根据资源竞争理论提出了构建张渚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乡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基于此,应运而生一项新兴的产业——乡村旅游,它走入大众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再进一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在此背景下,先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阐述和梳理,然后重点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对策以促进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西首批特色名村竹山村依托资源优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村民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日益增加。同时,竹山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存在着环保工作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旅游项目缺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渠道投融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本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强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新农村的方向和目标,而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只有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旅游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经验。本文综合分析湄潭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湄潭县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相对普通乡村而言,它更具有规划性,而且也是"美丽中国"在乡村地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低碳乡村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文章主要论述了"美丽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障碍,并重点对其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工作。为及时了解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经验及问题。2014年7月,对海南省琼海市、万宁市、澄迈县"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联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地情况分别采取了"镇村联动"、"重点突破"、"带状发展"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仍面临着包括"美丽乡村"定义亟待明确、评价方法亟待确定,统筹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美丽乡村"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参与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有待进一步拓宽,标准化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民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美丽乡村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乡村旅游已经被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在国内,乡村旅游迎合了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顺应城乡新的消费理念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镇坪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本文对镇坪县旅游业基本概况进行分析,并对镇坪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解析,进而对镇坪县乡村旅游开发思路进行深入探讨,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标准和指标进行梳理。本文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内蒙古模式,并提出了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的同类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意义及布局原则。结合廊坊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人文资源优势,提出了廊坊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2.
龚梦雪 《中国市场》2023,(16):67-71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升级,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途径。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农村发展道路。长兴县作为湖州市下辖县之一,在县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关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文章以长兴县为例,走访长兴县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并以2016—2021年度长兴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名单的八个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从受访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反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总结长兴县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的方法提供参考;并针对绿色金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林  杨冰 《北方经贸》2022,(4):146-148
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促进北京农业转型、农民收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业态。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智慧旅游并实现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并注重生态效益等优化路径,以期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魏冠军 《致富时代》2009,(10):30-30
应用遥感信息对丽江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遥感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调查中的作用,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供合理的决策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潘辰亮 《商场现代化》2016,(30):146-148
乡村生态旅游是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在目前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丹东地区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但对比与我国一些以旅游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在分析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对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彤 《市场论坛》2014,(10):53-54
推进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对南平市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闽北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闽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湖南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祖坤 《商业研究》2007,(11):170-173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和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欲望的增强,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湖南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乡村景观丰富的省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原真性及乡村生态的相对脆弱性,必须走一条可持续性的生态之路。因此必须在充分认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强化市场、产品和环境的培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熊哲欣 《中国市场》2015,(13):196-197
本文对德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剖析了大湘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产业方面的对接;生态方面的对接;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  相似文献   

19.
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点,旅游业是民族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在推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脱贫致富、乡村产业聚集等方面。黔东南州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根据其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合适的乡村振兴模式对黔东南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