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阳 《创业家》2013,(7):34-40
中国第二赚钱的手机公司。《创业家》独家专访OPPO创始人陈明永。2008年5月,人们才第一次见到OPPO手机。现在它是中国盈利能力排行第二的手机公司(没听到什么反对意见)。根据创始人陈明永的叙述,OPPO就干了两件事:做一个好产品,再把它卖出去。"认真地做这个手机。代理商和工厂(指OPPO)之间规矩为先。"这与张瑞敏1985年为求质量砸冰箱、段永平1995年为求互信招标寻找代理商如出一辙,是  相似文献   

2.
以OPPO手机为中心对其广告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新型营销方案。OPPO手机的营销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广告不断地对其进行包装,还需要手机自身在性能外观上有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重视品牌的打造,产品的创新和广告的投放,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做到统筹兼顾才能为OPPO手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OPPO手机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终于走上了国机一线品牌的辉煌之路,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通过OPPO系列手机广告使其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OPPO手机成功之处在于其采用多种广告策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了广告创意策略,定位准确,合理运用名人代言,借助名人的声势,促使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增加,同时将广告以故事情节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引起目标消费群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娱乐经济成为新的世界通货,娱乐营销也成为企业与消费者重要的沟通手段。OPPO手机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娱乐营销。文章就OPPO手机的明星代言、微电影营销、微博营销、影视剧营销、综艺节目营销等娱乐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OPPO手机娱乐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阳 《创业家》2013,(7):30-40
中国第二赚钱的手机公司。《创业家》独家专访OPPO创始人陈明永。 2008年5月,人们才第一次见到OPPO手机。现在它是中国盈利能力排行第二的手机公司(没听到什么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6.
品牌的规划、宣传、发展与维护是通过品牌文化的塑造与推广来实现的。文章从品牌、品牌文化、品牌塑造及品牌推广的概念上进行了阐述,分析了OPPO手机现如今的营销状况以及OPPO手机在品牌文化塑造及推广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OPPO"手机营销为例,基于社会化营销与粉丝经济的相关解释,运用个案分析法对其营销活动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阐述粉丝经济与市场营销的多维价值研究。通过OPPO的快速发展及优势条件来分析OPPO成功进行社会化营销,并对O PPO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OPPO赢在哪儿     
和阳 《创业家》2013,(7):43-43
OPPO完整走过了生产一款好产品、广告传导品牌、通过线下渠道售出这个漂亮闭环。OPPO的广告打得气势惊人,很多人相信这是个靠广告砸出来的品牌。2010年OPPO营收大几十亿时,广告预算为4亿元,代言人包括歌手韩庚和《泰坦尼克》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它拥有强势的、坚如堡垒的线下渠道:43000个销售终端、18000名促销员、每台30-100元的促销员提成额度,再加上与  相似文献   

9.
刘娟 《中国广告》2012,(1):50-51
做品牌,两件事是至关重要的:坚守品牌基因,洞悉消费者需求。娱乐营销亦然。从OPPO的Real系列到Ulike系列,OPPO一直都在用一种独特的述说方式在讲述着OPPO的品牌故事,最新Find系列手机TVC《Find me》的出现,可以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利用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市场营销学理论中的细分市场与营销渠道的关系,对小米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被OPPO反超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细分市场的特征决定了营销渠道的选择,有效的营销渠道应当随细分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国智能手机细分市场在潜在消费者的年龄、地域分布、消费理念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进而要求厂商针对此特征调整营销渠道,审视传统的线下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充分结合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1.
读者     
《创业家》2013,(8):10-10,12
@创业家杂志:【OPPO:软时代的硬汉子】一年售出900万台智能机,中国第二赚钱的手机公司。过去十年,OPPO堪称消费电子领域的赢家,在更复杂的软硬结合时代,OPPO能否继续赢下去?《创业家》杂志专访OPPO创始人和掌舵者陈明永,用7000字描绘出了一个硬件公司的生存之道。在7月刊杂志中,本刊深度剖析了OPPO这家靠硬件起家的公司,为何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独树一帜,OPPO在残酷的淘汰赛中,练出了一套自己的武功。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手机影像大战火热鸣锣。3月21日,OPPO全新影像旗舰Find X6系列正式发布,被业界视为OPPO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一次猛烈冲锋。从产品、系统到渠道、服务、价格等多个维度,OPPO“不温和”地向友商“宣战”。  相似文献   

13.
OPPO的“韩”系风格一直在继续,也不知道还要进行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OPPO是成功的,其制定的营销传播策略使得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其他的品牌有效地区分开来,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陈芬 《华商》2014,(20):62-63
随着4G到来,三大运营商对手机补贴额度降低,中国市场已成全球手机品牌最多、新品最多、竞争最激烈、最难盈利的手机市场之一。在此背景下,包括小米、华为、中兴、金立、OPPO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品牌开启了出海潮,而印度市场则成为当下的重要抢滩地。  相似文献   

15.
这只"IC大牛股"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生物识别芯片。汇顶科技(下称"汇顶")最初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2018年,屏下光学指纹开始兴起,全面屏手机逐渐成为主流。到了2020年,几乎所有一线中国手机厂商都采用了这一技术,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手机厂家正在全面引领市场潮流,华为、OPPO、小米纷纷扬帆出海。面对着国外消费者,中国手机厂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和爱尔兰手机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陈明永 《创业家》2013,(9):109-111
无论VCD、MP3,还是功能手机,OPPO都是后来者和追随者,它如何实现逆袭?本刊7月刊封面报道了OPPO的生存逻辑。这家公司在市场中发现需求,将产品竭力改进至创始人陈明永认可的境地后,再通过强大的线下渠道和品牌推广,把产品销售出去。十数年来均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自电子商务冲进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销售行业为吸引顾客不断改变销售策略,利用不同的名目,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打折活动。前几年马云在电子商务上推出"双11"的概念后,"双11"的热度持续增加,并从线上的销售推广到线下的实体店经营中,"双11"的消费理念也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中。本文根据"双11"的经济发展现象,浅析"双11"对经济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界》2013,(1):122-124
在中国手机厂商里,魅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小米出现之前,没有哪家中国手机厂商拥有那么多固定而忠实的消费者粉丝。它是一家"拜产品教"公司,它对产品完美与细节有工匠般的追求、极度重视用户反馈、与用户密切沟通,在中国公司里是个异数。论创新与用户理念,魅族曾经是中国最接近苹果的公司,却在产品处于绝对领先的巅峰时期止步不前,如今的国产智能手机市场早已改天换地,在小米和OPPO的夹击下,2012年11月魅族在水立方高调发布了最新机型MX2,希冀以大众、张扬的姿态向主流市场转型,却不经意间在与传统工匠精神的冲突中显出一丝尴尬与青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经历第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PC互联网时代,第二个十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贵,企业很难说在线上获新客和在线下开店哪个成本更贵,无论电商平台还是游戏App,流量已经快被"榨干",品牌推广进入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