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具有均衡布局型和产业集群驱动型两种模式。湖北省接近于前者,呈现出政策支撑力度大、平台建设后发优势明显、科技转移服务机构初具规模、重视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成果快速增长的特点。但是受发展阶段、地域等因素制约,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仍然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具有均衡布局型和产业集群驱动型两种模式。湖北省接近于前者,呈现出政策支撑力度大、平台建设后发优势明显、科技转移服务机构初具规模、重视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成果快速增长的特点。但是受发展阶段、地域等因素制约,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仍然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与外语人才专业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人才专业化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在现代科技进步下快速发展。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现状,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建设相对较弱,存在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冷链运输系统建设,优化物流配送点建设,加强信息化设备建设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等措施,来吸引专业化人才,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目标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初期面临的实际问题,以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为核心,研究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设立、人员构成、业务范围、运作方式等操作性问题。探讨了研究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部门设置与组织模式,以及成立初期、中期、后期适合开展的工作与业务,提出"附属于大学、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制运作方式"是我国研究型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运作方式的有益探索,教学型高校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应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灵活采用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兆喆 《当代经济》2016,(33):78-80
武汉商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本文通过对德方人才培养方案和中方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总结了德方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方面的特点,即培养目标强调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学科综合性、知识量丰富等.并得到对我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启示,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专业教师应从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型,二是加强“专业教育”的内涵,增加“专业教育”频次,以期推进应用技术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湖北省及武汉市城市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的时刻,在国家经济影响下的湖北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陷入了创新的热潮中,在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推动湖北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湖北的创新驱动发展;这是体制改革的基础,是技术、资本、人才等单一要素向全面创新驱动改变的基础;是解决各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加强经济活力增加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自身经济优势,提出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加强创新产业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建设的四大策略,以期以创新驱动助推湖北省区域振兴.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民生科技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生科技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省民生科技的现状,指出民生科技需求与供给的不对接。通过分析影响湖北省民生科技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湖北省民生科技供需对接的机制及对策:完善利益表达通道;贯彻民生科技价值取向,鼓励全民创新;开辟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通道;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提供科技转化平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开展网络营销。但现阶段我国网络营销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观念问题、安全问题、人才问题等。从重心转移、网站建设、人才培养、营销整合等方面指明并论证了企业应采取的网络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光 《当代经济》2009,(15):10-11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科技大省,多年来重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各地竞相以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湖北省仍表现出发展不够和发展不快.这不仅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与湖北省所拥有的科技资源秉赋及比较优势源优势原因及对策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在科技全球化带来的科技资源流动加速背景下,湖北省科技资源的"溢出"现象明显.从湖北省技术转移看,"十五"期间共签订技术合同51371项,向省内企业转移技术29592项,占总项数的57.6%,向省外转移技术21781项,占总项数的42.7%."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在2006年向省内企业转移技术3116项,占总项数的58.4%,向省外企业转移技术占总项数的41.5%.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新疆科技现状、科技优势以及技术转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新疆与中亚各国开展技术转移的重点领域、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和合作路径,提出了新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开拓中亚各国技术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是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和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少数民族女性人才对新疆的和谐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通过阐述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人才的现状着手,提出了女性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福建省委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反复强调“关键在人”。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在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切实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其在推动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队伍现状、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健全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解决辅导员角色定位,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实施正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受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储备等因素的制约,除了新加坡,我国相比东盟十国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资源优势,存在有国际间技术"势差",决定了我国能够成为技术输出国面向东盟进行技术转移。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时面临的供需信息不畅、金融服务不完善、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缺乏和技术转移风险较高四个方面的主要障碍及成因,在技术转移一般过程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支持系统的概念框架,框架包括跨国技术转移信息采集发布、转移技术预测与评估、谈判支持、技术转让支持和后期技术服务五大模块和多国语言镜像系统,并从组织保障、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投入保障、金融保障和技术创新网络合作等方面对其运营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现状的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信息化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利用新技术完善信息化服务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人才与产业相互关系入手,提出广东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人才队伍的四大任务:增强人才培养实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双转移"提供人才服务、构建适宜的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湖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在全面描述湖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该省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德化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立足县情,从本土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人才观念更新、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两高"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调整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激励等进一步加强"两高"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