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管理躲不开的话题,已经成为科学管理必须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成因,以及当前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兴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舆情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伟峰 《中国报业》2014,(20):19-20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以电子布告栏系统、博客、微博、播客、手机群发、交流社区(SNS)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它的即时性、速度性和广泛性,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网络时代,大众开始对信息的传播活动具有主动性,大众的身份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在各种网络舆情中,公民直接通过网络来对当事方或当事人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网络时代舆情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应对从原则和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商》2015,(37):218-219
社交网站、微博、在线社区的社会网络的快熟发展,一个新媒体的大数据时代在诞生,每个网民都能创造自己的内容,大量网络数据的产生,给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根据云计算中的Hadoop大数据处理模式研究出能够大规模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模式,实现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社会网络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可视化,为执政党发现敏感话题,掌握网络舆情热点,把握舆情趋势提供科学化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公共信息集散地。从早期的网络论坛、即时传讯、电子邮件到新时期的播客、播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衍生的各种新媒体,为公众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媒介渠道,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对高校应急管理产生了影响。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可能引发高校群体事件,危及校园安全,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重视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个人言论和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王江屏 《中国市场》2012,(14):116-117
高校网络舆情处置策略研究是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今新媒体格局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应在网络舆情的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和终结期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策略,以提高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和以往的舆情危机事件相比,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危机更加复杂多变。本文以引起公众热议的酒店"杯子的秘密"事件为例,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舆情危机的新特点和对酒店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危机的演变过程及特点,进而提出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危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牛钰茹 《商》2014,(9):257-257,243
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虚拟性、交互性及匿名性等特点为中国公民提供了表达个人意见和情绪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是以非线性的传播方式扩散,所以一旦某个信息进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并展开讨论,单个事件极易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其发展途径和消退方式不同于现实空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网络舆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增大,跟踪监控并引导网络舆情的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跟踪,监测城市舆情以便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管理的决策,也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虹 《现代商业》2014,(33):272-273
新媒体时代下,涉税舆情具备了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纳税人缴税意识的增强和信息治税水平的逐步完善,税务机关已经成为涉税网络舆情的主体,成为网络舆情高度关注的公权机关之一。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向网络监督借力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基层税务部门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的探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8,(1)
网络是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标志和特征,同时网络还是新媒体的载体,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互联网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也不断涌现,为人们日常使用互联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媒体中还充斥着大量的社交平台,供人们在网络的世界中娱乐、社交或者发表言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网络数据收集法等对网络舆情引导展开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概念及传播特征,接着分析了网络舆情引导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完善网路舆情引导的对策[1]。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网络舆情治理要给予更多重视。网络舆情的发展与蔓延,会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加强个人治理、发挥政府作用等不同方式,实现对网络舆情发展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然成了政府当前的燃眉之急,因此更加需要我们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让政府更好地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主要论述政府网络舆情中政府的引导机制作用和需要改进之处,结合诸多现有的文献和著作,对政府网络舆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几个突发事件着手,建议主要从制度创新、人员网络技术培养以及健全网络法制等方面完善政府相关职能,从而进行有效的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新媒体渠道畅所欲言,对各种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看法,形成网络舆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网络舆情在极大推动社会热点事件发展、解决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社会热点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将如何具体影响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变化,并对如何规避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史慧 《商》2016,(5):56+2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都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情危机的处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新媒体不断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使得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意愿最常态的表达方式,成为做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社会舆情最主要的表现阵地就是网络。但是在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极易成为虚假的新闻和失真的信息,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加强自身建设,采取有效的社会舆情危机处理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分析社会舆情,促进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保证社会建设进程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刘毅  王祥 《中国报业》2012,(6):44-45
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微博客和社交网站(SNS)的应用热潮,传统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在微博客、网络新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网络辅导员队伍、建立舆情预判和引导机制、研究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等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形成了一种新媒体环境。这一变化对网络舆情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如何发挥积极影响,规避消极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变化入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王祥 《中国报业》2012,(8):30-31
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微博客和社交网站(SNS)的应用热潮,传统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在微博客、网络新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网络辅导员队伍、建立舆情预判和引导机制、研究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等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韦彪 《中国报业》2023,(22):226-227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出多样性、随意性等特征,为高校舆情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对高校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和管控,关系着整个社会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舆情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引导流程,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建议通过加强情绪疏导通道建设、建立完善机制、培养意见领袖等举措,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维护好高校形象,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