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发展迅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互联网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我国零售企业面更新更强的挑战。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企业而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正是针对上述现状探讨构建零售企业科学合理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消费需求变化以及市场变化,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实现零售业的突破,成为当前"新零售"背景下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新零售"的含义入手,提出当前"新零售"发展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探究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提出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在"新零售"背景之下进行转型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盈利是企业运营的基本目标之一,受到市场、消费者、企业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往往不是稳定的,需要随时寻求调整、优化。本文首先对“新零售”与企业盈利能力进行简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零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盈利视角下企业“新零售”模式运用的不足,最后结合上述内容,论述盈利视角下企业“新零售”模式运用的建议,就提升智能化水平、改善成本管理能力、强调全程优化、重视线上线下联动等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服务未来企业盈利管理,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零售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新零售人才需求旺盛。为了顺应新零售时代人才发展趋势,零售企业间抱团合作,共同组建新零售人才发展联盟,联合培养、储备人才,共享、共用人才成为新零售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新选择。文章从人才发展联盟视角出发,探讨了零售企业人才储备的思路,并提出了构建零售企业人才共享平台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朱虹 《财经界(学术)》2024,(11):156-158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新零售”模式转型,利用自营的互联网商业平台进行产品或服务销售,实现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结合。但“新零售”模式在经营区域以及商业模式、交易等方面可能面对更多的审计风险,本文便围绕互联网“新零售”模式展开论述,以y企业为例探讨审计风险的特点,针对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零售"的提出,为企业向线上线下、全渠道、多方位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我国的传统零售行业,如何才能从电商的猛烈冲击中重新获得市场占有率,坚守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电商存在着产品质量、物流、恶意竞争以及顾客消费体验相对较差等弱点,而传统零售业则存在成本高、线上市场开辟困难、产品单一等弱点。提出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模式的转型,从而摆脱其发展困境,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个线上线下、物流等全方位、多渠道的融合,从而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增加传统零售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零售业日益增多",互联网+"零售市场也呈现出需求不同的形势,如高校寝室,就是一个零售潜力市场。与此同时,在"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新零售"的定义与特征展开,在分析"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质量的维度的基础上,分析"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在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解决对策,以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电子商务模式和线下实体经济相融合,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营销,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新零售模式因此诞生。由于新零售属于新生业态,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对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只有正确认识到新零售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本文介绍新零售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新商科"的时代,我国正在进行"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大数据、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营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与新需求,据市场调查,目前社会和企业主要选择高素质的战略型营销人才、管理型营销人才以及应用型营销人才。因此,在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应增加大数据、云计算领域与市场营销融合之课程比例;建立校企职业技术中心,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创新型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完善高校市场营销人才的有效培养,真正达到与企业就业接轨,实现良好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市场的改革和变化过程中,实体零售行业遭遇了业绩和竞争力下降的困境。为此,传统零售从业者和具备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相关人士开始致力于产业转型,打造"新零售"市场。如今,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新零售产业和经营模式的先行者,包括盒马鲜生、苏宁小店在内的相关案例给予这个市场的变革很强的信心。本文主要对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入手分析,再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新零售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相关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供应链在维持我国整体社会安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文章结合"新零售"的产业背景,引入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整合模式等新的发展模式,以现有的市场规模为基础,整合线上需求商和线下供应商资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性控制,提高产业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新零售"的发展就是要对传统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能满足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其本质就是零售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零售"的实现需要搭建全渠道平台,并以新技术为整个系统运行提供支持。目前,多家快递企业已经布局"新零售"业务,但其业务开展不顺,主要是建设门店成本过高;快递人员零售业务能力较弱;平台提供产品单一;数据商业化困难等。针对快递企业进入"新零售"行业具有整合渠道能力强和物流基础强的优势以及新技术与新人才的欠缺劣势,应采取优先搭建全渠道平台、加强零售人才队伍建设和新技术应用及人才储备等对策,使快递企业进入"新零售"行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零售”视角为背景,深入研究了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首先,详细探讨了扁平化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管理这五种管理模式在“新零售”物流中的应用和影响。其次,通过分析这些模式的核心原则和优势,阐明了其对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强调了物流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引入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零售”市场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雪 《江苏商论》2008,(3):28-29
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已从初期的"价格战"转向"人才战"。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光靠外部招聘难以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制定有效的培训策略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零售企业人才培训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新零售"模式强调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打破一切渠道边界,成为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传统零售企业只有把握好这一新契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的主要商业路径,探索"新零售"模式将如何赋予零售企业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地渗透进了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乃至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甚至改变了传统的市场形态,催生了新零售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零售企业就必须要尽快地做出转型、升级,以顺应全新的时代、社会与市场趋势,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本文基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阐述了新零售的概念及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然后就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零售业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的冲击,人们的消费习惯由以前的实体店购买变为现在的网络购买,这阻碍了传统零售业的发展,降低了传统零售业的销售和利润。本论文对新零售时代传统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禁言了深入的探究,就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零售业快速变化的十年,是传统零售不断向新零售升级蜕变的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涌入平常的生活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零售的模式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同时也为新零售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传统零售的传统是相对于新零售的新而言的,本质上没有好坏的区别,在面对新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传统零售向新零售的升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面对挑战,也将收获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传统零售业态的影响因素面临着较大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下新零售支撑消费者体验及消费者内容方面的升级,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大环境下新零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探究影响"互联网+"背景下新零售的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