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田特 《商》2014,(15):63-63
本文以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二者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的分析这两种治理机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行为均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不存在互补关系,即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反而无助于审计师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静 《商业会计》2012,(17):88-90
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提高财务信息含量,因此会影响盈余质量。本文选取了2009年只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没有进行内控鉴证的206家A股上市公司,利用2008-2010年财务数据,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获得盈余质量指标,以探讨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质量、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中在2010年度执行内控鉴证的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显著好于未执行内控鉴证的公司,说明内控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政策效果。最后,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鉴证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42)
目前学界主要的研究集中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与公司绩效、盈余管理方面,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也着重于从信息披露机制、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上文中提及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出发进行研究。此前,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并未开始实施,部分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多是从规范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还有一部分为针对内部控制审核与盈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经检索发现,很少有文献将内部控制审计与企业投资效率相结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内审部门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再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更好地实现公司监管。内审部门进行内控审计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公司内部动态监管,更迅速地发现识别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缺点。研究上市公司内审部门怎样发挥其内部控制审计效用,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本文核心论点所在。本文选题的目的是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解决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研究现状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总结了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盈余质量的研究,并从董事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的情况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文章的意义在于,为以后关于研究这三者关系的实证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以提升公司财务信息含量,此为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内控公开数据,且内部控制质量不易直接验证,会对公司会计盈余质量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分析公司体制背景及相关理论,然后实证研究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文件近几年来才出台,故国内外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都比较晚,国外的研究主要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SOX法案颁布前后盈余管理的变化情况研究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实证分析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本文以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高低与应计盈余管理不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合理保证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在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量突飞猛涨,该市场急剧扩容.基于此,本文以2015~2016年新三板公司经验数据为样本,探究该板块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况,分析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外部审计意见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从内外两种角度,探究前两者对新三板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为: 新三板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反向关系,外部审计意见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性.当管理层采取正(负)向真实盈余管理时,内部控制缺陷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正)相关,而外部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程度正(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的功能之一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起监督作用,直接影响着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司治理对于内部控制关注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必要性逐步凸显。由于2011年规定境内外上市公司应当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因此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对于未来审计质量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回顾了以往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猜想与假设,以期为未来监管提出政策性建议并有利于我国的审计模式与国际实现更快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鉴证服务、咨询服务和改进风险管理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文章利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获得326份企业样本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影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内部审计服务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是影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内部控制质量、内部审计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商》2013,(9Z):118-118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发挥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维岚 《现代商业》2020,(11):173-174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为提高审计效率,可对两者进行整合审计,以避免重复开展审计工作,有效降低审计成本。本文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重要性,并以A公司整合审计案例为依托,论述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但要想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充分体现其价值,实际的执行确比较复杂。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有股权结构、财务系统软件、公司治理水平、盈余水平、公司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内部控制人才储备。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经济环境、法规制度、公司上市地点、外部监督管理力度、外部审计的影响力。因此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同时,外部审计机构要保持其审计的独立性,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内部控制与盈余持续性二者的关系,得出内部控制质量对于盈余持续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在审计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中能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审计判断,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近些年事业单位内出现了一些问题而造成审计失败的案例,引发全社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质疑。本文将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佳宁  张平平 《商业科技》2014,(19):227-227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的规定,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起要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并且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信息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反映,而财务报告审计中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因而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是必然的。本文探索了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需要关注的内部审计因素来建立内部审计水平的替代变量,具体而言,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来度量公司的内部审计水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数据则取自于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对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水平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加强企业管理和实现其预定目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十分必要,它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历史进步的体现。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及作用入手,深入探讨了其本质特征和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了个人见解,以期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