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全球蓬勃发展,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于2008年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虽然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联盟成员关系、联盟的稳定性及创新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E-HR系统的应用角度出发,探讨实现联盟内部人力资源的高度整合,进而提高联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盟状态稳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态势良好,发展速度也较快。在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药资源非常丰富,但中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中药产品出口份额远低于日韩等国家,提升中药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从技术创新联盟理论入手,进而对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需从高校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政府推动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我国资金依存度、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资源依存度比较高,严重制约着产业安全,同时,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产业发展,也危及产业安全,而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导致产业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要形成产业持续竞争力,保持持续增长空间,必须在自主创新上有大的突破,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举措,把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措施,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技术方法作为战略突破口,把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战略关键,把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作为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一项工作,也是近几年我国新兴的一项工作。它的出现不仅带动了企业内部的变革和进步,也带动了相关行业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创新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联盟组建是十分必要的。果蔬产业内的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分为企业主导型、学研驱动型、政府推动型以及行业协会引导型。果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治理策略包括地方政府推动治理模式,国家健全法律法规治理模式以及联盟内部协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针对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特别是产业集群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于运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导向,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业战略联盟可较好整合国内资源、优化环境,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可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促进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裴超 《中国会展》2020,(9):54-55
当下,会展业因其强大的产业关联作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还对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提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下,会展业兼具政策依据与资源基础,即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又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的活力。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遭受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是对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深化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政府首倡的一种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和实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已经建成了许多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做出总结评价,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面向产业共性需求的子创新体系。目前多数联盟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实践经验缺失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基础上,鉴于其风险研究中的碎片化特征,从事前、事中、事后视角,探究了联盟运行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措施。在联盟试点初期,本研究有助于帮助管理者对风险形成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竞争焦点和世界经济重要增长点、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灵活开放的体制机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三次产业严重趋同,部分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其中尤以南通和盐城两市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地区资源差异、比较优势和制度因素。江苏沿海地区应错位发展其优势产业,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区域战略联盟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区,积极开展产业联盟计划,目前省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形成一定规模,总数达65个。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已经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成为推动产业联盟发展的中流砥柱。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集群管理的组成部分。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朝着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随之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基于对云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细致的分析,从实际出发,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构建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围绕产业联盟相关理论、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平台系统分析与构建以及保障机制展开。  相似文献   

15.
彭瑱 《中国报业》2014,(14):61-62
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文化产业,是以高科技为核心支撑、以推进经济转型为核心目的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在201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低碳、绿色、环保是其主要特点。新媒体科技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文化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是引领西部发展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依托。随着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的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规划》的编制实施,四川必将进一步提升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为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司马林  张展  刘军鹏 《现代商业》2013,(34):177-178
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确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利益构成,是构建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必要工作。基于AHP法,从企业角度,本文将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利益分为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两部分,并进行了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6):264-26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与此同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展开的研究也随着它的兴起不断深入。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文献,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联盟绩效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一国要保持国家竞争优势,依靠的已不再是自然资源等初等要素,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美、日、韩等国就是凭着技术创新优势,在诸多产业拥有无可匹敌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经济要想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展模式也必须由资源依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样,在对外贸易领域,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杨琴 《商场现代化》2018,(5):170-172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期,要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无疑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然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使得企业在参与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本文将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S-C-P分析框架,对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提高商业地产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