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旻 《消费导刊》2013,(11):40-40,42
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人才需求,高校是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了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短缺。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形势,和人才就业现状,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为例,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创新高校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江  齐晓玲 《中国市场》2010,(18):23-25
本文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迟缓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将中国主要金融服务外包城市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概括做综合排名。最后对如何更好发展中国金融外包服务业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二是政府在扶持各城市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时,要避免重复建设、相互竞争;三是形成几个集中发展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圈,形成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四是形成更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金融服务外包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出发,采取对比和例证的方法,探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阐述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分析:基于人力资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冠英 《财贸经济》2011,(4):91-95,137
本文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质切入,分析了国内外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态势,针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特点和对人才的要求,探讨了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瓶颈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不足,结合部分高校与企业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校企联合,专业融合,分类培养"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出了解决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瓶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继印度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但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在全球价值链(GVC)中仍处于低端位置,主要是受到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政策管理等方面的限制。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可以对促进就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长远看,由于业务集中于附加价的低端,则不利于企业发展。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层面共同努力。政府应为服务外包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行业应发挥比较优势和集群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企业应增强自身实力,努力实现服务外包价值链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外包具有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正符合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需要.珠三角地区发展金融服务外包,要明晰其发展优势和劣势,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选择可行的发展路径,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金融服务外包,选择BPO为突破口,借助与香港毗邻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二级金融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仍处于成长阶段,承接金融外包能力有待提升。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正面临着外包规模扩大、外包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承接外包的区域向二线城市转移、外包的内容将向知识流程深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启示是:黑龙江省应将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要鼓励省内大型金融企业开展外包并逐步扩大规模、建立金融服务外包园区、以提高竞争能力;利用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承接国际业务,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融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引起欧盟经济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金融服务业在离岸外包的机遇和挑战中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因此分析欧盟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欧盟银行服务外包的模式、业务范围和动机,讨论银行业务外包所涉及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关的监管原则和措施,以及研究欧盟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均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承接业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国际上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中的竞争尤为激烈。尽管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综合竞争力不太显著。本文针对影响本国金融服务外包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提出影响我国金融外包决策的因素,以期提高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加速,我国的金融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市场对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结合笔者的工作积累和相关文献,本文简单陈述了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程翔 《商》2014,(34):184-184
随着金融行业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将部分服务业务外包出去,当前金融服务外包行业飞速发展,中国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剖析FDC的业务发展及其财务状况,提出我国银行卡产业服务外包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外包服务市场,提高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承接量。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外包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迅速发展。但是,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讲,在外包环节当中仍旧出现了不少风险。借助对国内诸多商业银行的统计分析,发现风险观念不到位、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风险管控策略缺失等是造成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几方面,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西经济区和特区优势,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海峡两岸产业对接,打造金融服务外包中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成为当前厦门市各高校金融专业的迫切任务。基于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和业已形成的开展金融服务外包的自身条件,以厦台合作为切入点,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设立金融外包服务专业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樊琦 《商业科技》2011,(10):97-98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杭州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服务外包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杭州主要承接欧美发包方的订单,从事金融服务和软件两大类的外包产业。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服务外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杭州服务外包的发展特点:1)起步晚,但整体发展快。2)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3)园区经济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势凸显4)服务业人力资源资源丰富。重点研究杭州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复杂和深化,金融服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对金融服务外包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针对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哈大齐工业走廊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银行业应全方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为服务外包企业拓展更多的直接融资途径。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考虑服务外包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优惠财税补贴政策。稳步有序地开展金融服务工作,努力通过金融支持,寻求自己新的盈利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金融服务贸易自2006年有了快速增长,具有很强的出口增长优势,但长期处于逆差,贸易竞争力较差,和香港、上海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北京金融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较小,增长空间很大。基于此,本文建议主要从产业集聚和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促进北京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杭州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服务外包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杭州主要承接欧美发包方的订单,从事金融服务和软件两大类的外包产业.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服务外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杭州服务外包的发展特点:1)起步晚,但整体发展快.2)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3)园区经济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势凸显4)服务业人力资源资源丰富.重点研究杭州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却无法与之相匹配,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还停留在金融企业主要将企业IT业务外包的初级阶段。同比世界其他国家,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在金融服务外包上仍然处于较弱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瑞 《江苏商论》2012,(1):96-99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及其国际化,使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仅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外商投资的发展方向,也是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就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思路,以提升产业结构与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根本原则,提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