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商》2016,(13):103-104
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结构均以工业制成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初级产品中除SITC3类商品外的产品贸易占比均较低。结合当前两国对外贸易合作的发展机遇分析,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和把握"南新"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扩大中新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燕波  郭晓合 《现代商业》2008,(14):202-203
本文从上海口岸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上海口岸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扩大与新加坡间双边贸易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中国与新加坡一直保持着频繁及稳定的贸易往来。自1965年的民间贸易,到1990年大量的初级产品出口贸易,再到二十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相互进出贸易,中新贸易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两国经贸合作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多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表明,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采用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优势分析等对中国金融行业进行了国际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与美国等金融强国相比,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差距还很大。与印度、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们仍需提升在金融服务贸易上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本文选用其他一些工具如波特钻石模型等,把中国的服务贸易现状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进行了比较,同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经济增长,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并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产品;中新的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基于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而是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度指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其他东盟主要国家在工艺品和新媒体上互补性较大。就竞争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的竞争性相对较小,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世界创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较激烈。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增加彼此产品的差异性,促进双方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石化产业对亚洲地区的石油化工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生产规模和贸易情况方面,分析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经验,其中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合作对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经贸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新两国的正式建交,必将使本来就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取得更大的发展。一、中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新加坡自1959年实行自治以来便与我国有比较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但是,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突破性进展是在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1.两国贸易关系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各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比较了双方的竞争力,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都较弱,我国虽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中运输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其贸易竞争力仍不如东盟部分国家。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新加坡的经验,提出从国际、国家、企业等不同层面上采取措施促进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以来,双边贸易关系日趋紧密。近年来中新贸易间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成为两国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选取中新近十年联合国统计数据,运用GL指数,对中新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总结了中新之间产业内贸易现状、特点,并对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2013年及2017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并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水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强,而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和新加坡的水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弱。中国是水产品贸易大国,但水产品贸易竞争力仍不如某些东盟国家,中国需要转型升级水产品加工业,提高深度加工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物流集散能力;发展BTB贸易模式,打造优质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是重庆在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地重庆后,重庆与新加坡两地经贸合作正迅速扩大和深化。在分析重庆与新加坡经贸合作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对互联互通背景下重庆与新加坡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制造业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前景展望,并就促进重庆与新加坡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新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的经贸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了解其贸易效应.本文研究了中新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并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两国都能获益,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希 《现代商业》2014,(22):64-65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作为服务贸易中的一环,传媒服务贸易也开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两年中韩在电视节目的交流日益密切,韩国输出大量节目模式到中国,中国也开始进出口节目。本文以两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为例,比较两国的传媒服务贸易现状,分析韩国节目成功之处与阻碍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原因,以得出中国如何发展综艺娱乐节目,改善传媒服务贸易现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各个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但相对于新加坡这样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由于受到两国基础不同、国情不同以及经济外向度不同的影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还存在制度与监管差异、科技转化与实用差异、基础设施差异以及服务观念差异。中国应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进一步提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建设、加强科技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服务理念转变,不断提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体,中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与双边经济合作的步伐。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两国间产生了贸易创造、贸易转移、投资创造、经济增长等经济效应。为促进中新自贸区更好的发展,中国相应的对策是:加强与新加坡旅游局合作;中国金融业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海艳 《现代商业》2011,(17):180-182
到2010年,中国已经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6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加快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本文就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贸易与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RCEP在货物贸易自由化、市场开放最大化、制度性规则标准化、战略影响广泛化等方面已初具形态,它的签署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连接得更紧密,探讨中日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日本农产品的贸易现状,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中日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