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提升餐饮业竞争力日渐引起政府重视,但此类研究仍然停留在描述阶段.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需求因素、支持因素和规模因素是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因素;综合驱动型、需求驱动型、支持驱动型、规模驱动型和综合非优型则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竞争力表现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三个方面。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形态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性,区域物流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和竞争协同三个方面提升区域的竞争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技术-制度二分及演进理论适用于经济与产业增长的研究。该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制度创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构建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2002-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本过程。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呈现波段式增长的特征,稳定增长期与跳跃增长期交替出现。跳跃增长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对应于某类技术应用的引入。此期间相应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产业环境的可靠性,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科技竞争力。深入研究有关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开展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日益成为科技管理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知识内涵,重点阐述了支持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经济学基础,简要评述了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测度的相关研究,同时,概要分析了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莉平 《技术经济》2005,24(3):25-27
本文通过构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互动协同模型 ,阐述了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经营资源要素、建立管理创新组合系统、实现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的和谐管理等 ,以获得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一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乌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 ,各国大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 ,进行产业整合 ,使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各企业间通过产业整合扩大了市场占有额 ,从而提升了该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确保了该产业的竞争地位。在我国加入 WTO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合,需要新的模式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在分析产业链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产业链整合的三种模式:产业链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混合整合,并论证了三种整合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通过对三种整合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产业链整合是实现经济进一步增长、改变我国各产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不利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秋丽  齐敏 《经济师》2001,(4):28-2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一些重要产业内各国大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 ,进行产业整合 ,使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各企业间通过产业整合等扩大了市场占有额 ,从而最终也提升了该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确保了该产业的竞争地位。这次的产业整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对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通过比较物流金融和侧重金融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提出应从产业整合的视角重新界定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和内涵。文章基于产业视角将供应链金融模式分为三类: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核心企业主导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最后基于产业整合视角,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协同机制研究。通过文献挖掘深入剖析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模式和协同机制,以产业的视角建立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设计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发展机制,能够弥补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中所缺失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按照产业协同发展的组织形式,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划分为整体搬迁模式、总部经济模式、产业扩张模式、产业链整合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产业联盟合作模式。从概念描述、动力机制、实现方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政策着力点或可供借鉴的经验等方面对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基础上实现高层次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休闲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 《当代经济》2008,(9):36-37
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普遍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而休闲文化产业追求的是以智力开发为前提,地域文化价值发掘为内容的、人本需求满足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因此休闲文化产业成为了一种积累财富、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驱动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虎门镇于2012年开始着手建设"东莞市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平台载体、服务企业发展,提升虎门协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各地普遍存在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雷同性较强等问题,影响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应通过开发和共享旅游市场、地区旅游产业错位发展、发挥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构建旅游产业协同机制等措施,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市场营销新业态新模式开展缓慢、数字经济赋能相对不足、体制机制创新仍需突破等问题。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依托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循环,进一步增强江苏产业发展的内生能力,以此为基础积极整合国外高级生产要素,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收益水平。据此,提出江苏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及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林芝地区2002—2012年的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动态偏离份额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产业整体和部分的结构偏离、竞争力偏离和总体偏离的历史变动,得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和瓶颈问题。结合林芝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三次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作为联系企业、产业和国家经济的桥梁,在提升各种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产业集群的理论渊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四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进行梳理,以明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义乌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市场发展模式,其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具有的强大商品价格竞争力不容小觑。本文首先描述了"义乌模式"中商品价格竞争力的现状。其次,借用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钻石"模型,通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等六大要素的分析,对"义乌模式"的商品价格竞争力之优势、劣势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商品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提升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集群应是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也应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该文着重从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出发,简要地提出各级政府要重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只要有较好的增长和发展情景的产业,政府就应选取这些产业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并集中力量发展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孟颖卓 《经济师》2014,(3):67-68,72
通过对2000到2013年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数据的纵向分析,以及山西机电产业与全国及中部六省机电产业发展的横向对比得出:近年来,山西机电产业出口额迅速增长,国际竞争力呈上升发展态势,后发优势明显。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是推动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