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9年~2015年创业板制造业1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研发支出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没有明显相关关系,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滞后一期和二期的企业绩效均为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建议企业应保持研发支出的连续性,提高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政府也应出台政策对企业研发加以扶持,同时加强对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探究了研发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我国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为此类公司提供融资平台于2009年推出创业板。本文选取了创业板2017年46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信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公司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研发投入在当期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其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俊 《商场现代化》2023,(21):174-176
本文选取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2018—2021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研发投入及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能对当期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而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却能够对当期的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加研发投入强度,保证研发活动的持续性;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加强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期使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哲茗 《商》2014,(45):167-167
为了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经过分析选取了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3年366个有效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绩效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其最佳滞后期为研发投入后一年。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研发投入的滞后性,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保证充足的研发资金。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绩效,这些都与研发投入密不可分。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数据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力度整体偏低;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没有滞后性,在研发投入当期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医药板块5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中研发投入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的滞后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两年.本文所得模型还显示我国医药行业的营业收入主要得益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研发投入对绩效的贡献相对较小,即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不足,表现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2006年-2016年中国46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等数据为原始数据,将财税政策分为补贴、税收和非货币政策三大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三类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而补贴政策却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针对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分别提出财税政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华  卫晓东 《北方经贸》2023,(4):43-45+117
论文通过2011-2020年装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使用了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方法探究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均会改善其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还表明在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研发投入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论,可以从实证和理论两个角度上,为如何优化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其企业绩效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项目筛选和价值增值,研究了联合风险投资可能对目标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并使用创业板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风险投资,联合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当期综合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与滞后一期的综合绩效呈负相关;并进一步检验了联合风险投资分别和研发投入以及风险资本介入董事会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研发投入方式对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利用北京、天津以及深圳地区3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2018年的研发费用数据、营业收入数据等,实证分析研发投入作用于企业绩效的情况。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效应;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加强创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2009年三年间61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当期和未来一期绩效均显著负相关;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与企业当期绩效正相关,但和未来一期绩效负相关程度相比自由现金流为负的公司更大。实证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的存在的确损害了公司绩效,而这种关系会随着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研发投入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上市企业与主板上市企业在规模、资金充裕度、成长潜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通过对2010-2013年期间创业板上市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探讨研发投入在本期、滞后期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本文基于理想汽车2018—2022年的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分析了理想汽车近5年来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其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保护研发成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 2017-2019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社会保险、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社会保险对企业创新绩效呈负向影响;社会保险通过影响研发投入而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研究结论对政府有针对性的降低社会保险费,优化企业研发资源配置和提升创新绩效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创新投入、高管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研究高管持股对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对当期财务绩效的提高起抑制作用,高管持股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起推动作用,高管持股对创新投入和企业当期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起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沪深两市2012-2016年间112家文化产业上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研究政府补助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R&D以及创新绩效的短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政府补助可以分别促进企业增加0.079个单位的研发投入和0.13个单位的创新绩效;同时,企业的股权性质对政府补助的激励作用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说明,政府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把握补助资源的均衡,完善评估制度和反馈机制,实现政府补助的激励效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研发费用和企业绩效的分析,研究了研发费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给出了研发费用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琛  万迈 《现代商业》2014,(4):217-219
以浙江省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2年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是否呈正相关以及对其是否具有滞后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营业毛利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并具有递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薛睿泽 《中国市场》2023,(28):73-76
当今时代,企业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并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地位。企业研发活动一直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中国随着相关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财务信息披露日臻完备。大量的研发投入,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否真的产生成效,值得探讨和研究。文章基于前人研究,以201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研发要素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呈正相关性,且提高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