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经营权被先后纳入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搭建起农地三权分置格局,但其权利构建尚未完成。土地经营权制度构建事关农地权利分配正义,维护承包权主体利益、满足经营权主体需求、促进农地资源优化利用是其基本要求,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正是这些基本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流转期限的分层调整负载了土地经营权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价值依据和技术路径。根植于农地流转实践,因循中国物权和债权制度现实,可将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分层为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赋予不同期限的土地经营权以不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确保土地收回权落地等保障性措施,促进土地经营权的中长期流转,为土地经营权制度构建奠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法理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三峡库区移民后期发展扶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城乡统筹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库区腹心的7个乡镇23个村的调查,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发现,农民观念落后、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缺位和越位行为并存是目前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Logit模型,运用1682个农民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调整倾向减弱;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对土地的占有;人均土地较多的农民家庭与土地调整意愿负相关;农民在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障后并没有降低其土地调整倾向;在农民土地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土地调整中的干部寻租假说并不存在。因此,政府必须正视和妥善处理法律与农民习俗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抓紧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7.
土地供给制度、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基于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我国土地供给制度具有更多的政策目的,如促进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等。现有研究表明,在解释我国土地供给和经济增长方面,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存在较大缺陷。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结论,从土地和资本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土地供给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较多学者所持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观点,指出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市场畸形发育、社会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现行土地制度对冲破公社大锅饭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它本质上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制度安排.将临时性制度长期化是对本国的历史教训、人类的文明制度成果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忽视,这必然导致制度性排斥农村人口的外生型城市化的畸形发展,对劳动工资、汇率调整以及中国的比较优势会产生负面影响,并阻碍资本市场发育的深化,加剧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与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因此,第二次土地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是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统筹发展城乡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三农"焦点问题之一。2006年后,随着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多项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主体、流转规模及流转方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安徽省两市、五县七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就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就近转移与住房置换战略的协调实施,将会有效减少农业人口、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施行这一战略,要求解决主要农村制度的创新和如何实施创新问题。而能否成功实施此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对诸如户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宅基地制度等主要农村制度的创新和创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日益暴露,土地问题尤其如此。近年来,土地行政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土地制度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谢清树 《开放时代》2005,(5):117-134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它带来了地方政府乱征滥用土地、农民利益受损等严重问题,因而亟需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土地制度以及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讨论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系统性改革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贾莹莹 《时代经贸》2012,(22):38-38,40
土地流转制度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土地流转制度也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突破和完善。通过河南省沁阳市土地流转制度实施沁阳市人民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模式、问题和流转程度,总结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提高人们对土地流转制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崖口村公社体制在2000年后逐渐陷入困境,其决定性的原因是中国的农地制度在1998年后确立了虚化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演变方向,而不是村领导人的理念和道德人格、村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村集体资源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决定村庄精英影响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不是这三个因素,而是村庄精英所选择的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绝大多数村民在国家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村庄制度演进的路径不是村庄精英所能完全控制的,它并不按“核心制度收缩及边缘制度创新”的途径演变,而只能在国家制度变革目标允许的空间里根据村庄现有制度的得失选择能满足大多数村民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制度.适当扩大农民集体的土地权利,不仅有利于“耕者有其田”,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杰 《时代经贸》2011,(24):239-239
通过将“身份转换预期”这一理性预期概念植入到现有的Holmstrom~Milgrom模型,获得了一个考虑代理人表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眼光的新委托.代理模型。该模型给出的最优契约表明,引入“身份转换预期”后,代理人不是仅仅最大化当期收入,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愿意放弃部分当期收益,以期实现整个职业生涯收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相比较原模型,委托人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水平。从与管理层签订股权激励合约这一角度的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并呈加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对它们在现实中究竟发展如何尚缺乏在全国层面上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运用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从组织服务功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其制约因素。总体上,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农户认知程度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农民文化程度低下,能人缺乏、政策环境不完善、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0年1月~2月间对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和未央区土地流转情况的Likert量表调查和访谈调查,从政府行为、土地特征、心理和生活担忧、成本收益比较和流转形式5个维度出发,分析影响农民转出土地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如果能够为农民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使他们不再以土地作为自己在外打工遭遇阶段性失业时的唯一退路,并为农民建立沟通实时土地流转供给和需求信息的平台,就能极大促进土地的大规模流转。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城郊大量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通过对有关第一手实证研究资料的综述表明征地这部分群体造成了不少经济与社会困难,对此研究人员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文章在对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解决思路和土地征用制度变革的理论构想,这将有助于改善失地农民的弱势地位,并避免政府无谓的征地与寻租行为,进而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政府与农民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