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毓秀  童艳 《商业研究》2004,(20):152-156
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是公司法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单一公司的债权人,在传统公司法制度下。从属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我国对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乃至关联企业的法律规定几乎是空白。借鉴他国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就完善我国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李莹  肖葵 《中国市场》2011,(48):171-172,175
法人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是构建现代公司的两大基石,两者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被投机奸诈者滥用来规避法律,进而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外国的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加以修正和补充,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我国《公司法》对此也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灿超 《沿海经贸》2003,(12):64-65
公司的法人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伟大发明,被视为公司法中的"帝王原则".但是,它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公司问题",既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又成为股东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从而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造成了威胁.基于保持公司有限责任与维护债权人利益两种价值观念的衡平,现代法上产生了特定情况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下面,笔者就该制度及该制度在我国法上的适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该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作为公司的股东,如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逃避债务的情况,并因此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人人格逆向否认制度最先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制度,随后便扩展到包括英国、德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本文主要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开始,全面分析公司法人人格逆向否认制度问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想要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就需要全面提高公司的行政效率,《公司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对公司交易安全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和股东所具有一定的盈利性,因此需要保证交易安全。《公司法》的主要内容和宗旨是对公司现有的债权人进行利益保护,但结合我国的《公司法》实行情况来看,对于债权人的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其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需要对《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了解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围绕着《公司法》中的债权人保护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切实保护,是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刺破公司面纱 促进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修改的《公司法》引入了"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在特别的情况下,可以否认公司的有限责任,直接追究股东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及风险的分配。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利用其对从属企业的控制与支配地位,随意转移资产,虚构利润,操纵股价,巧取豪夺,在子公司或者从属企业破产时,基于债权平等和有限责任原则,他们又可以与普通债权人同序受偿,这不但侵害了优先权股东利益,也严重侵害了债权人利益。从属求偿原则的提出给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赋予了破产立法一个公正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2012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引入,更加明显的体现我了我国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视,对我国刑讯逼供等侦查讯问方式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在减少冤假错案方面会有明显效果,但是该制度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我们持续地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赵纲 《商业研究》2006,2(2):203-206
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同时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况,债权人在何种情况下可要求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于第六部分就股东对债权人的直接责任问题加以规定。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是揭开公司面纱即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滥用公司人格是导致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引入"公司机会原则",但由于历史原因,《公司法》中有关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发展实践的需要,因此,确有必要通过对公司机会规则的研究,对《公司法》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解读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司法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雯  温兴龙 《商场现代化》2007,(23):290-291
强化对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当今世界公司立法的发展潮流。我国新颁布的《公司法》加强了对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司法介入,但法院介入公司内部纷争须审慎而为,为公司自治留有空间。适度、有限、衡平应是司法介入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石钟旭 《消费导刊》2009,(8):131-131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肇始于美国判例法,由于其在维护现代公司法两大基石和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的优势,而后迅速被各国司法实践所接受。但该原则多是基于对个案的判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故难统一其适用标准。本文在分析各国关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标准的基础上,就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公司转投资是公司并购、扩张的前提,有助于企业资本运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现行的<公司法>扩大了公司转投资的对象,却完全放弃了对转投资额的限制,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今后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应注意引入"深石原则",限制相互投资,强化公司公开投资状况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张述周 《市场研究》2004,(12):24-24,7
债权股使债权人成为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股东,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公司法》中的法定出资手段的强制性规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本文就债转股使债权人成为《公司法》中的股东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5.
表决权信托制度肇始于公司制度发达的美国。在美国公司运作的实践中,表决权信托制度发挥了诸如确保公司管理的稳定和连续、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并协助公司的重整、防止与本公司相竞争的其他公司获得本公司的控制权、保护公司广大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等独特作用,建议立法者在今后修订《公司法》、《信托法》等相关法律时应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抵押登记工作中,有关抵押期间的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抵押期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为主债权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理由是:《担保法》对抵押期间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可以适用《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即"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权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笔者认为,《担保法》该条规定是针对本法第二章保证而言的,并没有出现在总则中,不是《担保法》的总原则,因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想当然地将此分则的内容适用于彼分则,…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提升,规定了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突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引入新制度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强调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应将《公司法》的他律内化为自律,在治理中真正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最终取得利益相关者间利益之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对于我国公司法第十章(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做了补充和完善,使得我国的公司解散和清算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在我国的公司清算制度中,债权人保护处于何种状况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并从债权人保护的视角对我国的公司清算制度作一深层解读,以明确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蒙月哨 《北方经贸》2020,(4):136-138
目前,《公司法》只提供公司分立一个大整体的框架规定,没有明确的和具体的保护债权人利益过程中的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公司分立时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寻求《公司法》的有效保护,经济交易秩序易受破坏,而且债权人利益得不到保护将阻碍资源的有效分配,无形增加企业的负担和风险,损害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带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现从公司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入手,先阐述公司分立的债权人保护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从各国或地区立法例中的保护机制、我国公司分立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存在问题所在展开分析,最后从建立与完善我国债权人异议催告制度、完善公司分立的连带责任制度两个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燕军 《中国市场》2008,(18):98-9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司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有着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公司法》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司独立人格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关系,然后着重探讨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特定情形和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最后对现行公司法相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