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网贷P2P行业的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P2P网贷行业在经过野蛮式增长后爆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目前各个网贷平台正在政府监管下加强风险控制建设。文章选取宜人贷作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宜人贷的线上线下(O2O)本土化运营模式创新,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流程环节分别剖析了宜人贷的风险点识别、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并细化外部监管、引入独立第三方服务平台、优化网贷平台组织架构、加强借款人信用风险管理和投资人风险意识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投资渠道缺乏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P2P网络借贷迅猛发展的经济根源。文章先对P2P网贷平台的起源及发展动因进行论述,继而对P2P网贷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显示:纯中介性平台、全担保性平台、准公益性平台是当前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三种主要运营模式,存在法律监管缺位、运营风险较大、行业标准缺失三大问题。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尹涛 《生产力研究》2020,(1):29-32+39
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P2P网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P2P网贷平台正处于分业监管体系下的监管真空地带,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各家P2P平台因为缺乏合法身份的背书,随时都有被取缔的可能,其经营理念被迫着眼于短期而非长期;另一方面,缺乏监管也导致平台的盲目扩张,屡屡触及非法融资的红线,并有演变为庞氏骗局的可能,影响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P2P网贷不仅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针对P2P网贷平台现存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国出现并得以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在校大学生带来一些风险问题。对此,以培养大学生成熟借贷的消费习惯为切入点,推动构建针对大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主体为目标进行展开。在阐述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背景及存在意义的基础上,叙述当前我国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并加以分析,并针对大学生P2P网贷风险现状的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征信体制、提高大学生信用贷款门槛、明确大学生网贷相关法律监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里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昂,而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银行降息的举措造成普通百姓投资渠道愈发狭窄.在这双重促动下,P2P借贷作为连接中小企业和普通百姓的投融资平台在中国迅猛发展,从2014年的2000家发展至今已经超过5000家.伴随着P2P行业的迅速发展,平台数量增多、交易量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风险加剧,不断出现平台的倒闭、跑路等现象出现,平台的倒闭、跑路数量也激增至3345家,一度导致行业内平台出现负增长.网贷行业的信贷风险成为行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确定网贷风险才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运营风险,达到提高企业存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1)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资金需求双方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这种新型借贷模式2005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自2007年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缓解个人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2013年以来,P2P平台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金融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文章从平台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方面为出发点,总结分析了P2P网络平台发展的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平台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如何防范化解风险,规范平台业务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4)
P2P网络借贷平台可以同时满足借款人和投资人的需求,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满足普通老百姓理财需要、促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是对传统借贷方式的有益补充。可是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在缺乏监管的情形下,P2P平台在成长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风险。国内许多P2P平台已经不再是纯中介平台,P2P平台跑路、涉及非法集资、倒闭事件陆续上演。文章将重点研究国内P2P网贷平台主要模式以及运行机制,找寻现存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并从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的角度出发,设计出P2P网贷平台与金融担保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相结合的双风控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正成为一股新兴融资力量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利器。而P2P网贷平台模式旨在为贷款困难和亟需资金的借款人,以及缺乏理财渠道的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借贷平台。文章分析了当前P2P平台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风险,基于当前的信用评级体系,设计出P2P平台静态征信体系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动态监控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P2P网贷平台问题频发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为规范中国网络借贷市场,政府将信息披露列为监管的重点。本文依据目前现有信息披露准则,首次对中国P2P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评价,实证分析P2P网贷平台信息披露水平与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有关平台的投资风险之间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越容易吸引当期的投资人参与交易,提升平台的成交量;同时,平台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投资人降低有关平台的投资风险。此外,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时忽略了产品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对中国P2P网贷平台监管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新经济》2015,(2):21-22
目前中国金融改革渐入深水区,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及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亟待解决,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浪潮下,运用互联网思维孕育而生了P2P网贷平台。相对于国内传统金融机构,P2P网贷平台具备相当的优势及一定的本土化特点;但在国内的金融、法律环境下P2P网贷平台也存在一定风险。如何降低P2P网贷风险,尽可能的保障贷款人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失将是P2P网贷平台今后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形态也引发了众多关注.在互联网金融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面对P2P网贷平台频频发生的跑路诈骗等事件,有必要在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活动的同时,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建立P2P网贷平台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了保障P2P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P2P网络借贷监管的相关法规条例.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我国已初步形成了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体系,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有了基本的框架,对网贷平台性质、业务规则,监管主体等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1]然而从《指导意见》到《暂行办法》,相关法律法规仍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细化的实施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P2P网贷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仍有必要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制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P2P网贷利率一直是P2P网贷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P2P网贷利率的发展现状、定价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P2P网贷利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网贷平台定价占据我国P2P网贷利率定价模式的主导地位,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借款期限等是影响我国P2P网贷利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P2P网贷平台告别了无门槛、无监管的时代,开始走上有序化的道路,但监管新政只能降低一定的风险,各个网贷平台仍需努力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文章从ISO31000标准风险管理流程视角对拍拍贷分析发现,拍拍贷在各项监管政策出台后其合规优势凸显,大数据风控"魔镜风控系统"相较于其他网贷平台优势明显,但在风险应对与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魏菱 《当代经济》2018,(8):54-5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下衍生出众多新兴技术,电子化与信息化成为了主要特征,P2P网贷则是典型的例子.这一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了直接的渠道,提高了传统借贷方法的工作效率,再加上担保体制的引入使其发展迅猛.但在时间的推移中这一模式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针对性做出改变势在必行.而本文也将对P2P平台的去担保模式展开讨论,并给出具体的风险控制对策,为其健康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P2P网贷平台是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经济有效结合的产物,它的兴起给普惠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在服务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全国P2P平台发展现状的总结,着力分析当前中国P2P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及其生存情况,并对中国P2P平台的运营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模式-P2P网贷,这种网贷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并且P2P网贷模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呈现出爆发式趋势发展,仅国内就有几千家P2P网贷平台.由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隐密性,所以,在金融监管工作上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网贷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下文章就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和P2P网贷的发展和异化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出有利的理论依据来促进P2P网贷金融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