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发生变化,优化投资结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的出路。为实现投资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对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税收优惠从过去的直接优惠为主转变为以间接优惠为主;按照我国产业政策要求,重新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层次分明的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多而快地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实行了多种优惠政策,即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我国对外商来华投资所给予的优惠措施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上,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国长期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全局性不利影响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涉外税收的超国民待遇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多而快地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实行了多种优惠政策,即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我国对外商来华投资所给予的优惠措施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上,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其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国长期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全局性不利影响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它具有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给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空间等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多希税收优惠政策,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单纯强调优惠而忽略了整体投资环境,减免期限不科学,优惠手段单一等。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税收优惠存在问题之后,提出了改进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东部的崛起离不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样,西部的大开发也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东部税收优惠模式,而应根据西部的特色和所处的国内、国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与创新。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如下几项:一是制定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二是采用直接税收优惠方式为主;三是实行更优惠的地域性低税率优惠;四是强化税收优惠的产业和科技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涉外税收制度建立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在我国享受低于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市场,为中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取消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是“两税合一”后,为了继续吸引外资,持续稳定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应继续重视和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机制的建设,构建“两税合并”后新的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公正公平执法,强化征管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所得税减免为主体的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调整外资政策,实现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减少税负不公等负面影响,是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看,对外商投资企业从全面优惠到行业优惠的政策调整,既考虑到了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作用,又兼顾到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解决我国利用外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是现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从分析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关系入手,揭示现阶段我国税收筹划难以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企业经营中进行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即一是积极做好税收筹划准备;二是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三是从税收优惠入手;四是从纳税人的构成入手;五是从影响纳税额的几个因素入手,以实现企业经营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为鼓励外国在本国投资,缅投资委员会给予所有投资者税收减免优惠:任何生产性或服务性企业,从开业的第一年起,连续3年免征所得税。如果对本国有所贡献,可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益,继续适当地减免税收;  相似文献   

10.
论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税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程度还很低。政府可采取的促进风险企业发展的税收措施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税收优惠措施,完善增值税,运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开发风险;可采取的促进投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措施:制定针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专门的税收政策及法规,降低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负担,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田志华 《新智慧》2004,(7B):68-69
一、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1.优惠方式单一,削弱了税收优惠的实效。目前,我国所得税优惠主要采用的是税率式、税额式减免等直接优惠方式,而国际通行的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和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等税基式间接优惠方式运用得比较少。直接减免和间接减免的激励效果不同,前偏重于利益的直接让渡,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取得利益,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后更偏重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在促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科技税收政策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内容规定不合理、实施过程不规范等缺陷。对此,应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法律体系,提升科技税收的法律效力;税收优惠政策应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产业和区域优惠相结合,以产业优惠为主;采取事后优惠和事前扶持相结合、以事前扶持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税种应从以所得税为主转向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强化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税收政策;切实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的管理,建立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以使税收政策在我国科技进步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税收因素在国际直接投资决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东道国和母国结合起来,将税收因素放到国际直接投资的大环境中,探讨其地位.文章首先分析东道国和母国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决策的诸多环境因素,再分析税收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最后,在结论中联系中国实际提出,我们要将吸引FDI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考虑,在改善我国整体投资环境和优化税收制度的同时,要考虑到周边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随着我国外资战略中心向"走出去"转移,我国有必要调整、优化ODI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华投资来源地的不同将我国外资工业企业分为三大类,同时按照各地享有税收优惠程度的不同将外资工业企业所在地分为三类,结合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和关税税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投资来源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与地区的大部分外企以“低价进口”方式逃避我国关税的动机明显;投资来源于新加坡和港澳地区的外企存在以“低价出口”逃避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动机,通过避税港实施国际转让定价进行“三角避税”的证据不明显;投资来源于避税港的外企通过“高进低出”直接避税的动机明显.除税务动机外,我国的外资工业企业还存在以国际转让定价侵吞中方税后利润、规避汇率风险和社会政策风险的非税动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某些方面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出现了负效应,现阶段吸引外资的侧重点不应是税收优惠政策,而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一是经济增长,它在税收产生环节影响税收的增长;二是税制结构、税收政策,它们在确定纳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环节影响税收增长;三是税收征管水平,它在税收实现环节影响税收收入;四是价格,它在计量应纳税额和税收收入等环节影响税收增长。那么,哪个是主导因素?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可持续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又怎样?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的差异大;区域性优惠形成地区不平衡;直接优惠比重大、成本高;优惠的产业导向不足。在改革中,应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优惠的差异程度.建立起以间接优惠手段为主.产业导向与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相协调的优惠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力度不够、范围过窄、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继续降低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税收优惠门槛;科技开发税收优惠;延长纳税宽限期;减化税收程序;增加税收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税收饶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税收优惠的效果以吸引外国投资。税收饶让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有效的。税收饶让会诱使东道国政府降低对外国投资的税率,同时刺激东道国用税收优惠代替对外国投资的非税收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1年-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税收政策比财政补贴政策更为有效,2011年国家优惠政策实施后,享受到税收优惠的节能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企业的投资活力得到显著增强;企业净利润在不断增加,经营效率逐步提高;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改进产品的性能,以便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份额;但减免税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在职工人数上影响不是很大。要从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拓宽税收优惠覆盖面、完善整体税法体系、增加能源使用成本的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