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户收入差距微观原因分析:山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梦滔 《南方经济》2006,7(11):34-42
本文基于山西农村876户的微观数据集,使用非参数回归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2.物质资本对于减小农户收入的差距有显著影响,土地对于农户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3.相比较低收入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4.08%,高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6.28%,相反,物质资本回报上,则是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分别比低收入组要低5.8%和9.9%。  相似文献   

2.
黄伟力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26-29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相似文献   

3.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源于家庭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文章利用2008~2016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农户家庭纯收入等因素后,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家庭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在此期间,浙江农户家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71个点,农户家庭消费上升约4.5%。另外,收入不平等对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明显强于高收入家庭,对不同年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9.8万亿元,人均GDP也从381.2元上升到29748元。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增长似乎没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GMM工具变量方法估算了农户的信息服务利用率对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农村社区的信息服务利用水平对于农户增收和降低贫困发生率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电信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的惠及穷人效果;(2)信息服务利用对农户增收的一些可能的影响渠道包括受教育劳动力的信息扩散和获取、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学习效应、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减少不利的地理和区位环境条件影响等方面;(3)电话服务利用对于降低农村社区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减贫路径主要集中在克服地理和区位不利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亚洲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中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贫困人口的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一情形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东亚经济体所创造的"公平增长"奇迹截然不同,也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拉美)近年收入差距下降的趋势相左。本文对亚洲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应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过去20—30年中的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给许多亚洲国家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与财富,但这些机会与财富并没有给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的益处。高技术工人、资本、城市与沿海地区相对于低技术工人、纯劳动力、农村与内陆地区得益更多。这些因素通过三个渠道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国民收入中劳动力报酬份额的下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区域之间(包括农村与城市及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而由制度缺陷、市场扭曲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造成的机会不均等使得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技术进步、全球化与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力量与趋势不应该也不可能被逆转,因为他们是收入增长与生产力提高的原动力。但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消除机会的不均等来缩小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三个具体的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财政手段缩小人力资本方面的差距;缩小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经济转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的分析和政策建议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他们可以依此找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具体路径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相反地,如果对这一问题坐视不理,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7.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改革》2023,(3):133-147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198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发展中国家视角考察了西式民主变革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西式民主变革导致其收入不平等显著恶化。并且相对于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受到的挤压更加严重。在机制上,我们发现西式民主变革首先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农业转向制造业,收入不平等因此扩大,继而由于再分配政策偏向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式民主并非善治的代名词,开不出弥合贫富差距的药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国家治理模式与政治体制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等实际国情,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治理模式才是国家的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育质量不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丽秋 《南方经济》2006,2(4):15-23
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个体从最大化个人效用出发,考虑地域间房屋租金和子女教育质量的差异,选择居住地的OGM模型。首先分析社会分层持续的条件和原因,进而分析教育质量的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后,对中国教育质量的不平等进行统计性描述,并估计了区域性教育质量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教育质量差异对收入差异影响显著,而教育年限差异的影响对非东部地区的收入差异是不显著的,而对东部地区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2.
教育、经验和农民工的收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农民工的教育和经验回报,和农民工的条件收入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的数据有两套,一套来自于1999年农业部在河北、陕西、安徽、湖南、四川和浙江6个省农村地区进行的住户调查。另一套来自于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民工收入转移抽样调查。因为是否出外打工是一个内生的经济选择,在估计农民工教育回报和经验回报的时候,我们做了选择性偏差的纠正,得到教育回报约为5.36%,零年经验回报约为8.4%。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是农民工收入分布的研究,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我们估计了农民工收入的条件均值和条件分布。两部分内容得到的一个共同结论是小学教育对农民工收入影响不大,初中及以上教育增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实证分析上也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2年间的教育和收入分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教育的拓展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教育拓展随着教育年限的延长起了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教育分布的平等化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这与传统的理论和前人的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利用分位回归估计了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工资方程.对于国有部门而言,1991、1993年的结果表明,低分位回归中的教育回报率比较高(1997年的结果没有明显的规律)。而对于私营经济而言,1993、1997年的结果表明,高分位回归中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分位回归。这种规律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是成立的。国有部门中处在收入条件分布低端的样本工资增长快于处在条件分布高端的样本,民营部门则没有这样的规律,甚至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进步期刊数据和201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CFPS),探讨了女性意识的早期崛起对当代女性收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平权意识打破了传统性别观念,提高了当代女性的收入水平。具体而言,早期先进女性期刊发行种类数量越多、延续时间越长、发行总量越大的地区,当地现代女性收入则会越高。原因在于,女性期刊的发行对其早期意识的培养和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积极的代际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洁 《科学决策》2018,(10):72-94
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指标,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 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著加重了农户多维 贫困状况,采用三阶段联立方程处理内生性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不利影响依然稳健。 第二,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且该效用在降低中等层次的多维贫困更 为显著。第三,非正规金融在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多维贫困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调 节效应表明,农户非正规金融越多,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越小;中介效应表明,非 正规金融能够弱化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负向影响。因此,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 不仅缓解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而且改善农户多维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考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和结构,分析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在下降,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呈现U型特征,不同阶层和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农村收入流动性高于城市,但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分配格局有僵化趋势。收入结构、家庭特征、工作状态、职业特征和地理位置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增加居民商业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高其受教育年限,增加其从事第二职业的机会,监管和规范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垄断行业员工的薪酬,是打破收入分配僵化格局,保障机会公平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李欣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61-65
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关系一直是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健康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初始收入差距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居民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从而产生人力资本差距,进而对收入差距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对其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进 《开放导报》2008,(5):96-100
本文回顾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全球收入不平等的演变,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不平等以及国家间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认为经济全球化并非是全球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教育与个人收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地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学历教育收入差距在扩大.导致教育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投资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差距和制度因素.为了缩小教育收入差距引发的经济效应,应采取适当对策,如扩大中西部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金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