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1年8月,一位即将迈人大学校门的青年偶遇一个在街头卖唱的残疾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此,他像大山一般,始终守护在老人的身旁,老人多了一个忘年之交,老人的儿子多了一个教师爸爸……  相似文献   

2.
《公司》2004,(10)
许多人并不知道,共和国第一所有学历的私立学校,诞生在四川成都。这得益于一位84岁的老人和他儿子的执着与坚毅。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南巡”。这一消息强烈地震撼了一位同样高龄的四川老人卿云灿。老人找来他最小的儿子卿光亚:光亚!爸想办所学校,你来干!老人说:“中国这么大,娃娃这么多,光靠国家办学校,肯定吃力。”  相似文献   

3.
庞丽静 《乡镇论坛》2010,(30):10-10
一位80岁的老人和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坐在沙发上聊天。突然窗台上飞来一只乌鸦。老人问道:"那是什么?"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乌鸦。"几分钟过后,老人又一次问道:"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儿子,他在亿万人的心中留下了太多的悲伤和思念。又是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个百花争艳的世界。今年的春天是美好的,今年的鲜花是灿烂的,今年的美酒是甘甜的———今年的春讯来得特别早,因为燕子要把春风衔给一位老人,大地要把春风送给一位老人,江河要把春阳捧给一位老人,山川要把春雷擂响给一位老人,诗人要把对春天的礼赞献给一位老人……1997年2月19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国人失去了一位世纪老人,五十六个民族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导师。小平,你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人生之旅,但你炯炯的…  相似文献   

5.
陈淀国 《乡镇论坛》2014,(30):24-24
不久前,某法院刚刚审结了一起特殊的案子。原告是一位70多岁疾病缠身的农村老汉。法庭上,坐在他对面的三个小伙儿,恰恰是老人的亲生儿子。老人中年丧妻,几十年辛苦操劳,把儿子们一个个拉扯大,还为他们娶妻成家,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连仅有的几间瓦房,也毫无保留地让给了儿孙们,自己却借住在乡亲废弃的破屋中,几件简单破旧的旧家具,肮脏油腻的灶台,被油烟熏黑了的墙壁、顶棚,就是家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众口难训     
夏日里,一位老人带着儿子和一头驴上路,父亲骑在驴身上,孩子牵着驴。一出门不远,一个过路人说:“可怜的孩子!父亲骑在驴身上,让孩子走路,他怎能跟得上驴子的步伐呢?大人怎么忍心呢!”父亲听见了,赶紧从驴背上跳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部乡下的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老农,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只有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一天,一个温州人来到了他的农庄。“我想带你的小儿子到城里去发展,你同意吗?”温州人对老农说。“那怎么成?现在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我身边。”老人直摇头。“如果我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在乡下驻村时认识的农民来机关找我,他带着哭腔诉说了一起罕闻的因小偷招来的罚款事件。他16岁的儿子在一乡办初中读书,周末回家时,没有打招呼;把一女同学的旧自行车骑回了家。星期日下午他上学时,又骑着车到了学校。那女同学见了自己的车,硬说是他偷了她的车,但毕竟是同学,她让他赔了一把自行车锁了事。可是事后,那位女同学把此事告到当地乡公安派出所。该所查明骑车真相后,即将这位农民的儿子传唤到派出所,并决定罚款5000元。因为这位农民是该乡特贫户,不要说5000元,就是500元也拿不出来。为此,学校教师,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切莫强分“老鸳鸯”前几天,我下村遇见了一位姓王的老人,闲聊之际,见老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细问方知:原来老人有两个儿子,三年前就各自成了家。当时分家时,老人同大儿子一家生活,老伴与小儿子一家生活。一对"老鸳鸯"就这样分开了。三年来两人相见不能相居,...  相似文献   

10.
阿友 《乡镇论坛》2010,(16):43-44
一位穿戴破旧的安徽籍70多岁街头卖艺老人,他在城市人的眼光中,如同乞丐般牟微,挣扎在城市的生存底线艰难度日,靠街头卖艺维持残疾儿子和5岁孙子的生活。但是在灾难来了后,他捐出了身上所带的全部财产——50元钱,也许他的晚饭将没有着落,但他没有考虑更多……  相似文献   

11.
状告败家子     
年过古稀的何国浩老人经历过大喜,亦经历了大悲。喜的是自己从白手起家到奋斗到千万身家。悲的是家里不幸出了个败家子,上千万元的家产被儿子挥霍一空。如今,绝望的他把儿子推上了被告席,并用血泪去写一本书。  相似文献   

12.
法博士帮你打官司编辑同志:最近,笔者下乡在一农户家中了解到,这家农户一个儿子在村里偷鸡摸狗,前不久到外省打工去了,同案的人已全部落网,派出所也找上门来做工作,要亲友写信或亲自前往找他回来投案自首,这家农户知道后,很着急,立即托人带口信给儿子,要他回来...  相似文献   

13.
《乡镇论坛》2008,(16):35-39
第1例:多人埋压 施救有序 滦县龙坨乡。 一位农民所住的三间平房是1944年盖的,墙是用石头和灰渣垒的,顶为煤焦和石灰。震前他和老伴住东屋,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住西屋,震时,房屋倒塌,但由于他跑得快,未被砸埋。大震过后,他立即找家里人,二儿子被椽子压着脖子,连出气部相当困难;侄子坐在炕上,房顶的东西压在他上面;另外两个儿子一个在西屋西头柜根下坐着被埋;  相似文献   

14.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0,(13):48-48
敬老院登记处 敬老院登记处传来阵阵争执声,原来是登记员和两位老人在争吵。其中一位老人指着旁边一位老人对登记员说:“他都可以进敬老院了,我为什么不能进?”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一读者问:我与丈夫汤,,某于2000年8月协议离婚,当时2岁的孩子由其抚养。2001年12月,汤某因骑车不慎被撞死,他临死之前立下遗嘱,儿子由其父母抚养,遗产也归其父母所有。虽然汤某的父母尽心尽责地抚养我儿子,但因二位老人年岁较高,有时力不从心,因此我想把我儿子领回由我抚养。请问,我能将儿子领回吗?答:我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是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你虽于2000年8月与汤某离婚,但你与你的儿子的母子关系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协议”履行后,儿子、儿媳下地料理农活,两位老人分别在家干家务、看孩子,有时老两口见上一面,匆匆忙忙拉呱几句就离开。2004年年底,谭老汉的老伴因病去世,丧事由儿子操办。妻子的离世,…  相似文献   

17.
李晨 《上海企业》2011,(5):102-104
李晨律师:您好!1995年,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屠某,确立了恋爱关系。1997年,我们登记结婚。儿子出生后,我负担起全部家务和照顾双方老人的担子。2001年3月,屠某与三位好友共同投资设立了某有限责任公司,他占公司30%的股份。  相似文献   

18.
有个胆小的老人有个独生子,他勇敢而且天生喜欢打猎。有一次,老人梦见儿子悲惨地被狮子咬死。他极害怕这梦变为现实,便特别建造了一座悬空的漂亮房子,将儿子锁在里面,把他保护起来。为了让儿子高兴,老人在墙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也画有狮子。然而,那孩子越看画越烦恼。有一次,他站在狮子画的旁边,说道:“喂,你这可恶的野兽,为了你和我父亲荒唐的梦,  相似文献   

19.
子不孝爹娘上“公堂”媳逞狂罚款进“班房”河南省郑县薛店镇增王村年近六旬的王豹、赵电花夫妇,为人忠厚老实,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一手将儿子王军占抚养长大,成家立业。照常理,两位老人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谁知不孝儿子、儿媳非但不管不问老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家一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