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3,(31):48-48
一起去 很晚了,老婆还赖在电视机前不肯做饭。老公实在饿极了,但也不想下厨房,就“威胁”老婆说:“再不做饭我就出去吃了。”老婆说:“再等会儿,5分钟就好。”老公不解:“做什么这么快?”老婆说:“我去换件衣服,和你一起去!”  相似文献   

2.
小凡:唉,天然气又涨价了。
  小典:用电啊!现在电磁炉烧水做饭方便快捷,再配个微波炉吃饭喝水不用愁。  相似文献   

3.
在“水深水热”中熬过今夏的重庆市南坪东路33号金泰大厦60多户人家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在买房时每产就缴齐5500~6500元水电气配套设施费,一年多之后,至今未用上民用电和天然气。只能洗冷水澡、空调成摆设、无法做饭只好下馆子……一幕幕生活写真,令这  相似文献   

4.
“单据能报不能报,‘一把手’说了不算,要听村民理财小组的。”村干部花钱,村民审批,在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已经成了制约村干部“乱花钱”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5.
“少数农户乱堆柴草、乱扔酒瓶、乱倒垃圾,影响了村容村貌,应该问一问了。村民范强功。”“个别小青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时不时到街上打架斗殴,村支部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村民陈其进。”这是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三场村农民在村务公开栏上的“村民提问栏”里写的几条建议。在该栏的右侧“回音壁”中,村主任陈其凯对此作了答复:“关于乱堆柴草这些不文明行为,我们将推出‘美在农家’评选活动,倡导农民树立文明新风……”过去,村务公开单纯强调村干部对村里的工作要“公开”,结果是村里公开什么,村民就看什么,村民心里有异议,…  相似文献   

6.
前垱村设立“村民议政日”过去,前村在决策时,只顾迎合上级意图,忽视了群众智慧,结果干部工作难做,村民的情绪低落,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为改变这种状况,去年冬,村两委决定设立村民参政议政日,广开言路,取计于民。“村民议政日”定在每月15日,这天,由每个村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村推行了“村账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多少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总体看来弊大于利。笔者以为,与其越俎代庖由乡里管,不如引导村民自己管。“村账乡管”的弊端,首先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村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第二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也就是说村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障九亿农民民主权利,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法律。农民称之为村民自治的“圣经”、民主权利的“保护神”。可是,正当亿万农民怀着欢天喜地的心情投身于村民自治事业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反映:“村民委员会不选还好,一选上访告状的人多了,听话的人少了,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言外之意是村民委员会选举一选即乱,影响了农村稳定的大局。有些人还以稳定为由,对村委会的选举持等待观望的态度。稳定,是农村之需要,村民之企盼,国家之大局,以大局为重本无可厚非。但问…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下村,发现不少村民小组还在沿用原来冠有“某公社某大队某生产队”字样的老印章,笔者觉得实在不妥,因此,老印章该“退休”了。出现这种使用老印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小组与外界交往的功能多数被村民个人所替代,村民小组使用印章的频率随之降低,使得乡镇村干部忽视了村民小组的印章问题。根据《宪法》规定,80年代初,我国就废除了人民公社的制度,恢复了乡镇建制。同时《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在农村应设立村民委员会,所以原先的“公社、大队、生产队”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村民小组如…  相似文献   

10.
我是江西省高安市田南镇罗家村老屋村民小组组长。6年前,村民的信任把我推上了这个“兵头将尾”的位子。我想,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我哪怕是掉一身肉也要把组上的工作做好,使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多年来,我们这里的村民有三大“心病”,一是行路难;二是缺电愁;三是山上的“秃头”多。我当组长这些年来,就是围绕解除村民们的“心病”来开展工作的。我们组坐落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沟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连向外面,但这小道也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景象。莫说引导村民致富,就是空手到一趟镇里,也令人望路兴叹。于是我…  相似文献   

11.
时下,在农村一些乡镇,出现了“村章镇管”现象。即乡镇政府把各村村民委员会的公章统一收缴、保管、使用,并美其名曰:是为了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如此“村章镇管”,笔者不敢苟同。首先,它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负责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资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村民委员会的公章是村民委员会办理对内对外公共事务的具体标志和载体,村民委员会没有了…  相似文献   

12.
做饭时,应先把要做的食物准备好再点火,避免烧“空灶”。做饭是个系统工程,程序安排合理,配料等准备工作做好,就能避免燃气空烧。先点煤气再开始洗米、择菜、配料,这无形中增加了煤气的浪费。如果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做菜时一气呵成,则可大大节约煤气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的一天,笔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辽宁省大连市辛寨子街道前革村“文化前革”颁奖文艺晚会。这台被当地村民称为“小春晚”的晚会,节目都是村民编,台上都是村民演,说的都是村里事,看时让人忍俊不禁,过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委会最偏远的牛仰自然村村民林毅清看过“村情报告书”后写下“满意”二字。他感慨地说:“‘村情报告书’红纸白字,财务、党务、村务等内容一目了然,还由村民代表向我们户代表征求意见,保障了我们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让我们村民真正有了做主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一议”为税费改革试点地区集资兴办公益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有些乡村却反映:“一事一议”活动难以开展。对此,有些村民认为:“一事一议”开展难的根源在于一些基层干部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下降,致使村民会议召集不起来无人问,村民意见统一不了无人管,甚至村民会议形成的决议也无人抓落实。据调查,有些基层干部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之所以会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认为“无利可图”。“一事一议”政策对集资标准作出了严格的上限控制,用钱过程还要受到村民的监督,过去有些地方惯用的“事前多筹一点、事后多留一点”的做…  相似文献   

16.
在本刊第5期,我写了一篇《村里的大事谁拍板》的短文,出乎意料的是,这篇短文在村干部和农民朋友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因此,我想就“拍板”问题再谈一谈,但这次要谈的是怎么去拍板。 关于由谁来拍板的问题,在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有明确要求:“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一)乡统筹的收缴方…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村民反映,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在发给村民的宣传提纲中,提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要达到70%,要求村民“从大局出发,按照规定的目标,慎重投票,尽可能提高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主任的比例,圆满完成任务”。村民们议论纷纷,觉得民主选举变了味。笔者以为,对“一肩挑”下达硬性计划指标,确有“一刀切”之嫌,或许其主观动机和愿望是善良的,但其负作用实在令人担忧。首先,这种做法不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委会选举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实践证明,选举就像“试金石”,有利…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11,(28):18-19
一位基层干部来信反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这“两个过半”是怎么计算的?  相似文献   

19.
一、“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认识定位 1.“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中村”涉及的关系、长期积累的问题错综复杂,其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多种根本性转变: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民意识转变为市民意识,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村保障变为城市社会保障,“城中村”转变为城市社区等,这都决定了“城中村”改造及开发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收获之一是学会了做饭。最开始,这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到现在,每周末她都会主动做饭。瞿芳觉得,做饭是一种提醒自己“回到生活”的方式,而她似乎也理解了,为何美食内容会成为小红书近期增速最快、且没有随着疫情影响变小而消退的一大内容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