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高价位运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全面掌握我市粮食供需情况,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对2007年度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实施了专项调查,摸清了底数,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粮食省长负责制:矛盾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以来,我国粮食管理体制实行了省长负责制,也即通常说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其主要内容是省级政府对本区域内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负责。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出台,对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粮食的供需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认真分析粮食供需状况,制订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这对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具有重大的意义。一、目前广西粮食供需现状(-)1988-1997年10年间广西生产粮食14314.98万吨,年均产粮1431.5万吨,人均有粮326公斤。1997年广西粮食生产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总产1669.l万吨,全区人均有粮360公斤。(二)从广西调进粮食以及库存粮食总量情况看:正常年份,广西每年要调进IOO万吨左右的粮食,1997…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决定从1998年起,在粮食自给工程项目中,专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优质粮食生产,要求各项目县在稳定或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供给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扩大紧缺品种和优质品种的生产,努力改善区域内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状况。并强调项目县的资金重点要用于优质粮食品种的种植与推广上,各项目县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的传统以及固有的生态条件(如土壤、水份、阳光)的基础上,种植一定面积的优质粮食,以创造出“吃得香,叫得响”的地方名牌。我省在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县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入手,认为一定时期的粮食供需总量的平衡不能反映总供需的平衡状况,应进行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存量粮食总供需平衡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党和政府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要求在"九五"期间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5亿吨,这已经在我国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量供需一直处在一种紧平衡状态,地区之间、品种之间供需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调整各大农区粮食生产布局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一、改革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的回顾从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以下两大特点:1、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发展、停滞徘徊、波动上升三个阶段,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4年粮食生产突破4亿吨大关。1993年粮食生产首次突破4.5亿吨大  相似文献   

7.
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黄佩民俞家宝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在今后30—40年的较长时间里,能否做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一、粮食供需平衡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8.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并且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在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和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区域分工、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以及粮食生产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8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特别是2000—2003年间,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200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到2020年大概需要近6亿吨原粮,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逐步使粮食自给率达到,90%左右的水平,可以减少中国增产粮食的边际成本,同时又不会影响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目前粮食总产量已突破5亿吨大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年际间生产不稳定,具体表现为供需失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需曾出现三次“卖粮难”和三次“买粮难”。根据国家计委农经司、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一般是由粮食生产波动引起的。因此,一旦生产滑坡,就引起需求紧张;而一旦大丰收,消费又不能适应,很容易导致卖粮难。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科学地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掌握我国粮食生产波动规律,便于…  相似文献   

12.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工作的历程,如今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可归结为无粮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1 中国粮食的产销供需实践昭示着一个真理:无粮不稳 当今粮食产业无论是粮食的生产,还是粮食产业的提升均需注重粮食的流通和加工。国有粮食企业要发展,必须认清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粮食生产。1.1 粮食生产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粮食调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近远期粮食供需的有效平衡,从消费、流通、生产等环节对粮食市场实施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过程或系统,其实质是根据现有粮食供需状况与事先确定的发展目标,输入某种信号和能量,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供需前景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和我国粮食供需前景,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优化设想以及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与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齐鲁粮食》2007,(10):1-1
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做好粮食供需平衡工作。从总体战略上做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就必须重视我国粮食供需和粮食安全的四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人口结构对粮食需求的影响纳入到粮食供需分析当中,基于不同人口增长情景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但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将显著增加粮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未来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若未来粮食供给能力只能维持在目前规划设计的5.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那么全面二孩政策下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预计2029—2030年供需缺口最高峰将达到7800~8500万吨,缺口率为12.5%~13.3%。2025—2030年是粮食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峰值阶段,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平稳度过最具挑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下 我国粮食贸易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在粮食产量年年丰收、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我国粮食供需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粮食总量紧平衡下的"去库存""调结构""降成本"等问题。本文运用ARIMA模型,分别建立粮食需求和供给模型,并预测未来粮食的供求量,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给量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粮食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粮食供需缺口现象显著。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应推动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下完善粮食贸易调控机制,促进粮食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对粮食有着特殊的需求,世界粮食供需平衡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可以说,粮食与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近几年,全球粮食发展很不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中,世界粮食贸易市场的价格升高了一倍。分析成因,国际众多学者认为,一是全球性粮食生产增长幅度低于人口净增长对粮食需求的自然增长,也就是说,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幅度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而人口增长依然呈刚性的走势,粮食总供需出现不平衡,粮食库存量减少到安全线以下;二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粮食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的低于工…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ARMEM)基础上,本文分别利用两种方案,对2010年全国及不同区域大米、小麦、玉米的生产和消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可以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发展。正如世界银行(2003)的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将导致中国粮食生产进入长期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2010年,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由2002年的3.86亿吨增长到4.2亿多吨。但由于需求的增长,2010年的粮食自给率只能达到92%,明显低于中国政府的目标,相应的粮食供需缺口为3500万吨,而在拥有大量库存的2002年,供需缺口为3850万吨。根据预测,粮食缺口的3/5是小麦。中国还将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东南地区的粮食缺口将进一步增加;东北、华北地区,得益于玉米生产快速增长的带动,粮食生产整体上也将实现较快增长;中南地区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将超过消费量的增长;西南和西北地区则继续维持现有的供需缺口。本文在最后还讨论了这一结果对于中国未来粮食政策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产条件的迥异和市场区域分割等导致的区域结构矛盾已成为影响粮食供需的核心因素,解决好它们,对实现供需平衡,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宁夏近年来基本维持粮食产销平衡,但粮食安全问题仍值得关注,粮食生产需保护和加强,粮食结构需调整和优化,粮食流通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