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采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框架,估算了1994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实际汇率高估则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因而,避免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应成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各种均衡汇率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5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状况,估计出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进而测算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名义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4年以前的名义汇率都是高估的,1994年及以后的名义汇率是低估的,低估程度在2000年达到顶点,然后逐渐下降,2005年约低估9.4%。从实际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0年以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高估的,1994年以后,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行为均衡汇率低估程度总体上不断扩大,到2005年,约低估21.5%。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失衡的测度: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广为接受的分析框架,有代表性的贸易伙伴国,最新季度数据以及更合适的经济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失衡幅度进行了测度。本文的经验分析证明,以往关于人民币失衡的研究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大多高估了人民币失衡的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从实际有效汇率看,目前人民币并不存在低估。本文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绝非纠正全球贸易失衡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程度:1995~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行为均衡汇率分析框架下,对1995~2007年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年第2季度~1998年第4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为高估,而1999年第1季度~2005年第3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低估。新一轮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随着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形下,急需调整逐步升值的汇率政策,避免高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Johansen协整技术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均衡价格是供需双方最有利的价格。尽管单纯从供应方看价格愈高愈好,单纯从需求方看价格越低越好;但是从整个经济来看,一定是供需均衡的价格最好,因为它能最优配置资源。人民币汇率是外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的价格,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也是均衡汇率最佳,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般认为,本币定值过高会打击产品出口,削弱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影响本国经济的进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8,(10):44-45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一次影响深远的交易制度的变革,尤其是融券业务,使市场出现了真正的空头,改变了以往的单边下跌和单边上涨行情,弥补了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一个重大缺陷,有助于市场在过度低估和过度高估时出现向合理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如何重新定位建立在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如何改革国际收支账户发生趋势性改变下的外汇管理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完成与中国2012年第四条款磋商,并发布报告称人民币依然被中度低估,但也许IMF的这次评估结果依然难令人信服。汇改七周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超28%,同时中国货币扩张了3倍以上,实际完成了一轮对外大幅升值、对内大幅贬值的过程,人民币汇率正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笔者认为,在IMF等国际机构统计体系中,人民币的购买力有可能被高估了。其实,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预期正在出现逆转,并呈现出持续贬值的压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不宜升值的五大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高估,而人民币汇率高估会通过劣化外资质量、抑制贸易发展、助长货币投机、扭曲产业结构、增加金融风险等途径妨碍我国经济的健全发展。基于以上判断,近期内我国应该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喷涌,愈演愈烈,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低估。国际上一些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造成经济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对人民币低估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国经济外部失衡源自经济中深层的结构性扭曲。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币值高估的原因,对汇率高估进行了模型分析,并分析了汇率高估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及人民币是否高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经济学家》杂志统计的“巨无霸汉堡包指数”,巨无霸汉堡包在纽约的售价为3.22美元,在挪威奥斯陆为6.63美元、东京为2.31美元。最便宜的城市是北京,仅1.41美元。“巨无霸指数”反映的是各国货币对美元的相对价值。按照巨无霸指数,与美元相比,挪威的货币被高估了106%,相反人民币则被低估了56%。  相似文献   

14.
郑征 《中国经贸》2012,(4):9-10
中美贸易失衡是是中美双边贸易争论的核心问题。美方提出“汇率操纵论”将巨额贸易顺差归咎于人民币被低估,并一再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弱势美元战略下,美方能否通过使人民币变相升值以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成为讨论焦点。本文通过对1980—201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进出口贸易额构建回归与时间序列组合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考察了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强迫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持续增长的GDP因为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关注,并对GDP提出了质疑,有一些认为高估了GDP的增长率,而又一些认为低估了GDP的增长率.当然无论哪种质疑都有其自身理由,从某些角度来看还能够站住脚.事实上这些质疑都存在片面性,对其判断成为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于质疑背景以及手段方法存在缺陷做了分析,并对高估或低估做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2年底以来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内的热点话题之一。作者结合一年多以来国内外有关人民币汇率讨论的几个核心问题的评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思索,提出了一些的新的看法和研究视角。作者认为在缺乏较自由的外汇市场前提下,难以准确评价现行人民币汇率低估还是高估了,基于主观评价基础上的人民币升值观点缺乏说服力。作者否定了汇率制度向两极化发展的观点,认为中间汇率制度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作权衡组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是放弃汇率的稳定,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灵活性。作者建议过渡到爬行浮动。作者还对“三元悖论”作了新的诠释,认为只要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三者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完全可以获得人民币汇率稳定又同时实现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苏婧 《中国经贸》2014,(1):41-44
近年中美之间因贸易差额而引起的争议中,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美方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而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也存在出口优势会被严重削弱的担忧。本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由于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因汇率变动呈现不同的走势,汇率升值最终会导致整体的出口比较优势模式提升。依赖成本竞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口中间品较少,市场影响力较低,当人民币升值时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中间品较多,抵消了部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涨价压力,同时因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随后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也表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促进出口比较优势模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差异达到极致,大盘蓝筹股股价严重低估,而小盘股被捧上天堂,很多股票被严重高估。  相似文献   

19.
“复关障碍”:中国十年后果真世界第一? 1992年,美国兰德公司及其他一些学者使用购买力平均法,评估中国的经济实力,不禁大吃一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3倍,十年以后,在经济总量上将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购买力评价法评估中国经济实力,低估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经济实力。这样一个评估方法,竟然与历史上“黄祸论”联系起来,演变成“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日本、东南亚鼓噪了两三年。——中国远远没有那么强大,国际社会为什么要高估中国?——他们是害怕中国迅速强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区间二次偏好损失函数证实了2005年7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中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采用区间目标干预,该区间将原始数据粗略地分为大幅升值、温和升值和贬值三个区间。进一步的门限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间内汇率偏离、汇率波动率、中美利率差、货币政策的国内经济目标偏离以及滞后干预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而且中央银行的确进行了显著干预大幅升值而接受温和升值和贬值的非对称外汇市场干预。文章也指出这种外汇市场干预偏好的前提是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但在中国已不存在"人民币被低估"的现实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未来改革方向是对升值压力和贬值压力均做出灵活响应,真正实施更加灵活、由市场决定的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