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码防伪系统的原理是,由系统的数码管理汁并机生成一系列无重复、无序的随机数码。根据这些随机码,制成防伪标识。再发放给怕关用户,由用户把防伪标识加贴到其产品上,投放到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基于呼叫中心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套运行稳定、效率高效、经济实用的防伪认证系统平台,系统提供语音、WEB、短信等多种媒体接入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电话防伪服务。系统通过将电话卡身份同商品身份合二为一,进行系统绑定,不仅具有电话卡的通话功能,还具有所属对象(如商品)的身份管理功能;不仅提供与电话卡捆绑后的双重认证功能,也提供基本的商品防伪认证功能。通过将防伪技术与电话卡产品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商品的防伪能力,并且实现了商品防伪、物流管理、宣传促销、电话营销及电话调查等多种功能,在为消费者购买放心商品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业务灵活的电话卡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3.
饲料企业为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从有形产品差异化战略逐步转向增加增值服务的差异化战略。饲料企业转而构建其服务价值链。通过简述服务价值链的涵义,对其增值模式进行分析,并以四川通威为例具体分析增值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为饲料企业进行服务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深圳30多家防伪技术研发和防伪产品生产企业、防伪技术使用单位,以及资深防伪技术专家共同发起,并经深圳市行业协会服务署批准、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的深圳市防伪协会日前成立,协会拥有团体会员70余家,热心于防伪事业的个人会员40多人,深圳市防伪技术领先的企业多在其中,涵盖数码防伪、激光全息防伪、生物技术防伪等各个领域,防伪技术十分齐全。  相似文献   

5.
数码防伪技术近几年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证明了其成为防伪领域主流产品之一的价值所在。总体讲,数码防伪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便于识别、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新型防伪技术,是值得普及和推广的防伪技术。然而,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无懈可击的。本文仅就数码防伪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看法,仅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名企业纷纷进入服务领域,依靠产品服务增值实现企业扩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发展。产品服务正脱离原来对产品的依附状态,成为价值创新和新的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在介绍这种趋势的基础上,本全面论述了服务增值扩展战略兴起的背景、理论基础、特征和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服务得天下     
对于IT企业而言,价格战早已令厂家疲惫不堪,IBM、惠普等率先地迈出了向服务转型的步伐。IBM倡导了“IBM就是服务”;惠普推出了“金牌服务”;Oracle说“软件就是服务”。富士施乐认为,用户购买的商品,应该是产品与服务的总和。用户在购买打印机时,除了看得到的、有形的硬件产品外,还应得到更多的增值内容。许多增值内容用户也许看不到,但它隐藏在产品之中,只有将这些增值服务与硬件产品本身全方位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数码防伪自1996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经过各界人士和防伪企业的不懈努力,它已经成为防伪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防伪技术之一,在商品防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数码防伪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但系统能够实现多种查询手段,多种功能,而且标识也多种多样,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虽然如此,对于防伪效果的研究却一直是一块空白,既无理论上的依据又无统计学的验证,是行业的一大缺憾。本文意图通过概率论,从理论上来揭示这一防伪技术防伪奥妙和效果,也希望抛砖引玉,以此开启防伪行业的数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申请防伪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了审查,全国共有四家机构被授予了防伪标识、防伪材料产品的防伪检测检验资格。这四家机构是: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防伪技术产品测评中心。为了让更多的防伪企业及社会公众了解这四家机构的检测及鉴定范围、主要检测设备、实验室等基本情况,本刊特对这四家机构进行集中展示,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不仅愿做品牌企业和防伪企业之间的桥梁,更愿做防伪检测检验机构与防伪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信股份)1996年在海南创立,公司主营业务为数码信息防伪,兆信股份是数码防伪技术的发明者和专利持有者,其发明的电码防伪技术曾被列为国家级保密技术。兆信股份是商务部电子标签标准组成员单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防伪技术的入选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兆信股份已经成为中国防伪行业数码防伪的旗舰企业,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挂牌,成为数码防伪行业第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对品牌保护意识的加强,利用数字技术的唯一性和通信终端的普及性来进行产品防伪的做法,已经为众多企业所认识。数码防伪使用防伪编码将产品从源头上一一对应,具有无需专业鉴别知识、操作简便、防伪编码只能查询一次、可有效收集客户资料等特点,以传统防伪的平面防伪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应用,成为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价值链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搭建与运行系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玉辉 《商业研究》2007,(3):45-48,96
面对新经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全方位的挑战。价值链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领域崭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在许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得到广泛使用,但仍需要不断创新。将价值链分析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搭建与运行系统流程中来,以价值为导向,以价值源泉为切入点来实现其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以期对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的战略地位、整体价值的延伸和增值及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的系统带来启发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在汽车行业,汽车服务价值更大于汽车制造价值,汽车行业如何通过服务来实现汽车的增值,是一个重要课题。汽车的服务价值增值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扩展和延伸汽车服务。本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出汽车服务的价值增值链模式,汽车企业通过完善的服务流程来实现汽车增值。那么,汽车企业如何实现汽车价值增值并将客户需求完美地融合于汽车服务中呢?本文对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今防伪技术的研究开发逐渐步入到了多媒体共融、多媒体共同发展的阶段。数码防伪这风靡一时的防伪手段开始加入各种学科的防伪技术,化学防伪、激光防伪、版纹设计防伪、条码防伪、DNA元素防伪这些曾经各占一席之地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相互融合、渗透,整合力量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更多的年轻人踏入到了防伪战线,展望防伪行业的发展,这无疑给防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烟草行业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梳理了精益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内涵与价值,并以烟草商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精益服务价值分析的方法,识别其服务增值瓶颈以及改善方向,以通过精益服务理念的引入切实实现精益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烟草商业企业精益服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烟草行业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梳理了精益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内涵与价值,井以烟草商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精益服务价值分析的方法,识别其服务增值瓶颈以及改善方向,以通过精益服务理念的引入切实实现精益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中包含的服务成分逐渐增加的现象,当前服务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业产品复杂度不断提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高价值环节重心的转移以及产业分工深化是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主要成因。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能力不足、认识偏差、路径模式不明晰、供需结构性错配、产业链低端锁定等问题。总体来看,制造企业服务化可以通过产品定制化、提供增值服务、便捷交易服务、专注研发设计与营销、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制造等路径和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近日,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增值税汉字防伪税控系统的试运行工作。此次试运行的增值税汉字防伪税控系统,是在不改变现有防伪税控系统密码体系的前提下设计开发的。该系统在防伪发票七要素的基础上,采用了数字密码和二维码技术,利用可以存储更多信息量的二维码替代了原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制造业财务与采购管理内部协同效应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协同效应可以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本文从内部协同效应的概念、现状和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中小制造业实现财务与采购管理的内部协同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品防伪,谨防假冒,已成为许多厂家必做的热门功课。贴上防伪标识,消费者通过电话,网络就可辨别产品的真假。今天,小编就采访到了提供这一防伪查询系统的运营商北京凯讯惠商防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张惠荣。请张董来谈谈如何通过质量技术监督12365防伪查询系统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企业放心销售,让政府放心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