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受众多因素影响,本文选取主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7个因素,分别是GDP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外汇储备增长率、中美相对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和中美利差。利用变量选择方法——Lasso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选择,调用R中的Lars包进行运算,结果表明,Lasso能较好的进行变量选择,消除共线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了我国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利弊。之后利用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以人民币汇率名义汇率为被解释变量,以GDP增长率、名义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进出口差额增长率、利差以及通货膨胀率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建模。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长期因素有:人民币与其它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国际收支情况,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过膨胀率的差异;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因素有:中央银行的干预;利率的差异;预期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经常是中美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也被认为是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平的实证依据,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正是由此而起。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廖慧  张敏 《投资研究》2012,(7):108-117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和股价、房价之间的信息传导和波动关联备受瞩目。本文采用VAR-MGARCH-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股价和房价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波动的溢出效应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股票价格的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增长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从资产价格的水平影响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国内资产价格的水平相关性较弱,而股票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明显,并就该结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1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价格指标。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跨国长期投资收益以及资本流动等理论和实务的角度着重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并根据今年2季度以来上述几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作了简单预测。研究发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是中美两国的价格差异、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但之间的相关关系却同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相反。通过构建人民币汇率指数并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跟踪和预测,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都将面临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异、利率差异、经济增长差异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有较大影响,而外汇储备和贸易条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刘琤 《中国保险》2023,(11):17-21
<正>研究背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财产保险市场。2022年我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5万亿元人民币,提供风险保障12457万亿元人民币。近五年我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7%,近三年保险金额复合增长率超过32%。我国保险市场显示出强大的承保能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出至境外的保费规模为1120亿元人民币,是境外分入保费规模283亿元人民币的4倍,  相似文献   

13.
戚楠 《时代金融》2016,(5):16-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民币跨境流通量逐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逐渐走上日程,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改革的认可,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境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强势货币先入为主、境外人民币缺乏投资避险场所和工具等制约因素,本文立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针对性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其联动关系,在总结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增长率、汇率增长率以及剔除外汇占款后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指标,定量分析了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实证分析支持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肯定了对冲操作和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抑制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其联动关系,在总结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增长率、汇率增长率以及剔除外汇占款后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指标,定量分析了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实证分析支持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肯定了对冲操作和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抑制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分析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对人民币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得出了目前应维持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董贵昕等人给出的股市泡沫系数——股票关于GDP的相对增长率的适度区间、预警区间、调整区间,并通过对几个重要的金融指标与GDP的协整关系的分析,给出了这几个金融指标关于GDP的相对增长率的适度区、预警区、调整区。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监控、预警和预测系统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中、美、日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看人民币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民生产总值、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压力,虽然升值会带来许多影响,但正面影响大于负面,而且负面影响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一定的相关配合政策来弥补。  相似文献   

19.
在2015年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就呈现出相对贬值的趋势。本文简单回顾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从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之后的走势,并且为政府当局控制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     
温家宝表示中国2005年GDP增长率将会达到10%国家总理温家宝在2006—2010年最新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表示,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5%,至人民币6·742万亿元。2004年全年,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5%,至人民币13·652万亿元。据温家宝给出的数据计算,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十一五金融新政两大亮点资本项目放开民资进入十一五建议中提出的金融新政有两大亮点。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将逐步放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