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封转开”进入密集期,5月8日,脱胎于兴科基金的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公布申购配售比例公告,启动比例配售程序。15日,景博基金也将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封转开”事宜,成为今年上半年到期的最后一只“封转开”基金。而在2007年剩下的7个多月内,还有7只封闭式基金将陆续到期。  相似文献   

2.
王群航 《新财经》2006,(11):95-97
基于管理层对封闭式基金边缘化的不满,又以“封转开 分红”为预期基础,封闭式基金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套利机会众所周知,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一直是市场耿耿于怀的伤痛,但苦于确凿的证据难以搜寻,投资者一直有苦难言。对于以前封闭式基金净值长期在面值以下游荡,大家都忍受过来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是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动因封闭式基金曾经是我国基金业的领头羊和起步的基础,目前却成为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泥潭。主要原因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过高,最近的加权折价率已经超过20%,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直接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交易清淡。2003年前8个月,封闭式基金的月均  相似文献   

4.
朱晋 《浙江经济》2005,(9):52-53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现象中,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销售可谓是最与国际接轨的了。1997年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封闭式基金走过一段不长的规范、发展并且溢价交易的“蜜月期”后,不久即进入折价销售的漫漫长途。2002年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基本停止,而基金折价率却是有增无减。根据2004年7月30日的交易和净值数据,沪深两市54家封闭式基金,最大折价率是基金丰和的35.023%,最低的基金兴业也超过了20%,以市值比例为权重的基金折价率平均值为30.42%,远超过国外的10%左右的水平。2005年1月7日,封闭基金最大折价率又升至38.3353%(基金裕隆)。  相似文献   

5.
为封闭式基金“设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趋高的折价率让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如果让封闭式基金既可以上市交易。又可以“定期开放”,使其兼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于一身。这样能不能扭转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我国台湾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封闭式基金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基金的封闭转开放政策不仅能够实现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顺利过渡,还能够增加封闭式基金的吸引力。美国在基金封闭转开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而我国台湾省在实施封转开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失误,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台湾的教训无疑对我国将要实行的封闭转开放政策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基金市场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角的市场。开放式基金随时可按资产净值申购或赎回的优势,既成就了其基金市场霸主的地位,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弊病,突出表现在基金业绩受流动性影响大打折扣,助涨助跌加剧股市动荡等方面。而处于边缘地位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即基金价格低于基金净值的折价率)达40%以上却乏人问津。市场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基金产品,来促进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制度性的缺陷使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导致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过大,本文着重分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期权类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琳 《上海国资》2002,(6):46-48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由来已久,有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关注。封闭式基金折价指的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基金净值的价格交易,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封闭式基金具备的双重定价特性:一方面封闭式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投资工具(在西方国家投资范围更广泛)从中获得投资收益,从而依照基金所持有的现金及各类投资产品的总市场价值形成了基金净值,以获取分红为目的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创立之始投入资金,到基金封闭期满时以净值获得回报;另一方面,为保持基金在封闭期内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交易品种上市挂牌交易,封闭式  相似文献   

10.
王群航 《新财经》2005,(5):92-94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需要一种非传统意义、在“边缘化”现象背景之下的“新封转开”措施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05年3月下旬,封闭式基金市场在“转开放”消息的刺激下,展开了一轮二级市场的爆发行情,成交量迅速提升,折价率高达30%以上的封闭基金一夜间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富矿”。然而,这则传闻的“药效”似乎并不持久,短短几个交易日后,市场重归风平浪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日趋明显,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金规模与折价率分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效应;上市时间与折价率先呈负相关随后转为正相关;基金分红与折价率存在负相关效应等等。  相似文献   

12.
封闭式国家基金是资本跨国流动的重要金融工具。与其他封闭式基金一样,它们在存续期内总是折价交易。但在货币危机期间,其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比显著提高,甚至变成溢价。这一现象一直被当成“封闭式基金之谜”来解释,但是均不成功。本文指出该现象不同于“基金之谜”,并基于货币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对当地和国际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影响,以及两类投资者在危机中的预期收益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王珏 《浙江经济》2001,(5):49-49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时基金单位总数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追加发行或收回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从世界投资基金的发展史看,基本遵循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发展规律,开放式基金以其独特的魅力普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独特的赎回机制,提高了投资者的地位,使基金管理公司更加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即是基金的净值,不存在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也无基金价格被抄作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交易对象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市场选择性强、流动性好、透明度高、便于投资等特点正是开放式基金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4.
吴倩 《西部论丛》2007,(5):78-79
“封闭式基金已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投资金矿之一”,“封闭式基金今年将迎来最好的投资机会。”一名基金经理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而上周公布的4只封闭式基金年报显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06年下半年已大举加仓。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基金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之一在于二者的交易价格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常出现溢价或折价的交易现象,通常为折价交易,其并非要真实地反映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一般是单位资产净值加上一定的手续费,赎回价是单位资产净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与  相似文献   

16.
吕鹏  田瑞国 《特区经济》2008,(5):112-113
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操纵及其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两个角度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确实对于潜在的利益输送有着负面的反应,一旦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则该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显著提高。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本文还就如何避免和减少利益操纵和利益输送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17.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状 考察国内外的封闭式基金可以发现,大部分封闭式基金都在折价进行交易,英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从15%下降到8%左右,美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维持在5%以内,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远高于国外,最高时达到50%,近期在30%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18.
“处置效应”描述的是投资者卖盈买亏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股票市场扩充到开放式基金市场;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将投资者理性行为的选择和基金品种的特征结合起来,即基金申购赎回数额与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净值之间的变动关系,考察基金投资者的行为是否存在处置效应;并通过量化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进一步分析投资风格的偏离对投资者处置效应行为产生的影响,将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层面延伸到制度层面。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存在处置效应,而且基金的投资风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行为。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处置效应的产生原因归结为投资者心理因素和基金契约制度的不完全约束。  相似文献   

19.
《新财经》2013,(7):69-69
建信恒久价值股票基金希望通过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基金投资理念,最终赢取长期稳健的业绩,及时给投资者锁定收益,帮助持有人赢得人生财富长跑比赛中最后的冠军。  相似文献   

20.
理性投机者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对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结构的调查分析入手,引入“理性投机者”概念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结论是:在投机气氛浓重、存在市场操纵行为、封闭式基金整体管理水平一般且存在道德风险的市场环境下,理性投机者的有限理性、受整个市场情绪影响的特点,是造成我国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