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基于HS-6分位产品层面的国际贸易数据,遵循Hummels和Klenow(2005)的方法计算了1995~2011年中国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并运用面板数据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进口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但知识产权对中国进口积极作用则是沿着扩展边际而实现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扩张和市场势力效应分别作用于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而前者占据主导;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一个单位,扩展边际增加约36%,集约边际约减少5%。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HS-6分位产品层面的国际贸易数据,遵循Hummels和Klenow(2005)的方法计算了1995~2011年中国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并运用面板数据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进口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但知识产权对中国进口积极作用则是沿着扩展边际而实现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扩张和市场势力效应分别作用于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而前者占据主导;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一个单位,扩展边际增加约36%,集约边际约减少5%。  相似文献   

3.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因素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进口国与中国的收入差距、多边贸易阻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正向影响,而距离因素则对出口增长构成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是否都加入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有正向作用,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4.
项松林 《世界经济》2020,43(9):97-121
本文使用全球150个经济体1995-2017年的样本数据研究经济结构转型如何影响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果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降低了老产品出口企业的零利润条件,提高了潜在生产者进入市场研发并出口新产品的零利润条件,从而有利于老产品企业出口规模扩大,不利于新产品企业出口增加,即更有利于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不利于扩展边际扩张。农业劳动力占比越大的国家,扩展边际扩张幅度越小,集约边际增长幅度越高。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海关数据,从多产品企业的微观视角分解了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发现融入产品维度和市场维度后,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略高于集约边际,而随截面静态变化的集约边际在中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贸易成本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其中对中国出口企业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成本,以扩展边际的增长提高中国出口企业数量并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增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对我国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正向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中间品的国际溢出显著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且对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影响较大;增加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以及扩大来自发达国家高质量中间品的进口量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口爆炸式的增长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已经由一个区域性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利用欧盟进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较高进口渗透度的原因。通过描述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我们发现1995—2004年间中国相对其他国家进口渗透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相对数量边际的增长幅度,价格边际的下降幅度却并不显著。我们采用估算相对质量增长率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为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内分工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将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内生化,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进口地位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点,将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机制延伸至最终品出口结构。继而构建计量模型,经过检验进一步发现,从出口增长方式上讲,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利于最终资本品出口扩展边际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将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内生化,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进口地位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点,将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机制延伸至最终品出口结构。继而构建计量模型,经过检验进一步发现,从出口增长方式上讲,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利于最终资本品出口扩展边际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积极扩大进口对助推我国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促进贸易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通过整合2007—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并将其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提取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合并,系统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规模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张,且这一影响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对进口规模较小的企业最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和生产规模扩张三个途径来促进企业进口,从进口构成上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额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国家层面和产品层面的进口集约边际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推动了出口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中间品的进口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进口概率、延长进口持续时间以及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和技术类产品进口份额。文章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主动扩大进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一直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乌克兰局势、俄罗斯加入WTO等中俄贸易新背景下,本文以近几年中俄贸易现状、中俄贸易结构以及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为基础,分析中俄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通过优化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俄罗斯能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积极促成中俄自由贸易协定、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争取制定双边贸易规则的主动权等措施来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应用到水产品出口研究领域。首先采用1995-201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HS92六位编码数据,分别测算出中国水产品对世界及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结果显示:中国水产品出口呈单一化发展趋势。其次绘制出中国水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核密度图,发现价格边际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较小,水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数量边际增长这一粗放型模式。最后,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部分因素对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影响方向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贸易出口持续期与文化贸易出口二元边际存在何种影响效应?文章基于1996~2013年中国文化贸易HS六位码产品数据,构建文化贸易出口的二元边际和贸易持续期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实现,扩展边际增长趋势并不显著;贸易出口持续期对出口的集约边际呈现正向促进效应,而与出口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的核心产品类型和持续期样本中,二者影响差异仍然显著存在。此外,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出口目的国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对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多种稳健性回归估计也验证了上述结论。基于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贸易的出口持续期,进而发挥其对文化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这对于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HS-6位出口数据及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分解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认为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发现,出口增长实质来源于数量扩张,价格的贡献微弱,说明机电产品"以量取胜"的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另外,以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方向基本一致,但对两种边际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不同的,这表明政策的制定也应当有不同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贸易出口持续期与文化贸易出口二元边际存在何种影响效应?文章基于1996~2013年中国文化贸易HS六位码产品数据,构建文化贸易出口的二元边际和贸易持续期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实现,扩展边际增长趋势并不显著;贸易出口持续期对出口的集约边际呈现正向促进效应,而与出口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的核心产品类型和持续期样本中,二者影响差异仍然显著存在。此外,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出口目的国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对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多种稳健性回归估计也验证了上述结论。基于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贸易的出口持续期,进而发挥其对文化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这对于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Solow模型框架下引入了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在开放条件下分析了资源中间品贸易下贸易小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并考察了资源节约对资源中间品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中间品部门的资本存量和产量与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呈正比,但与本国资本存量的总体规模无关。依据资源中间品的贸易模式,经济增长可以被划分为专业化分工、资源中间品出口和资源中间品进口三个阶段。通常经济增长会在第三阶段进入稳定状态,但当资源中间品国际价格足够低时,贸易小国可以突破资源禀赋存量的约束,实现可持续增长。资源节约可以提高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中间品临界价格以及稳状资本存量,从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的制造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集,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是否产生了技术升级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共同促进了生产率增长,但出口的贡献更大。分工的技术升级效应在近几年才开始显现且主要来源于零部件贸易。中间品出口通过熟练劳动力偏向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以及其他途径间接推动技术进步,而中间品进口对技术升级的作用则更多地依赖投入引导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近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彼此间贸易依赖程度和绝对市场份额仍较低。为了出口"正确产品",论文通过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A)模型,基于经济大类(BEC)方法,分析了2002~2011年间产品竞争力和商品结构对双边贸易绩效(即在对方市场份额变化)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边贸易总效应(总市场份额增加)主要来自于产品竞争力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呈中性化。论文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针对不同大类商品在对方不同细分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集中在目标市场进口需求增长更快的产品上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经济》2011,(2):111-111
i月份,东盟继续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双边贸易总额6亿美元,增长8.5%,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3成。同期,美国为广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2亿美元,增长1.8%。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石油广西千万吨炼油工程的正式投产,广西原油进口步伐加快,安哥拉反超澳大利亚成为广西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20.
黄水灵  陈勇兵  蒋琴儿 《亚太经济》2020,(4):100-108+151
进口种类增长是一国获取贸易福利的重要渠道。采用Broda和Weinstein(2006)的方法测算和比较中美两国进口种类增长的贸易利得,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的进口更有利于中美两国福利水平的提升;进口种类的增长,使美国获得的贸易福利更大。中美两国获得的福利分别相当于2017年本国GDP的0.2911%和0.6847%,每年分别获得20.96亿美元和78.1亿美元的福利增加;对贸易福利的结构分解表明,中美两国进口种类增长促进贸易利得高度集中在少数产品、产业和国家上,美国是中国进口贸易利得贡献第3大来源地,中国是美国进口贸易利得贡献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