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措施,让老百姓乐意消费;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2.
目前内蒙古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以电脑、汽车等为主的新的消费热点已经闪现。未来内蒙古居民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会持续高速增长。但目前的内蒙古消费品市场存在食品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大幅上涨,住房价格居高不下,有相当数量的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没有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等问题。提高居民消费品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报道上不断出现这样的说法: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三是私人消费下降,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不敢消费,政府没有给老百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未来的生活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即使有钱也不敢花。但是统计的结果是老百姓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合理摆正收入和分配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政府要长期保持高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老百姓最想买什么?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何不同?全民网购能否拉动消费升级?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6年起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下称“大调查”),以每年10万张明信片问卷的方式,调查10万个中国家庭的宏观经济感受、消费投资行为与预期、民生困难和幸福感。该调查的问卷回收率连续8年超过80%,2014年为83.7%。近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发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以其纺织业产业优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然而,当前纺织业正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从国际情况看,一方面,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升级,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低迷,  相似文献   

6.
李毅 《民营视界》2004,(4):31-31
求异经营:在市场成熟期,中小企业以常规产品去攻击市场,恐怕将无功而返,因为大企业成熟的品牌已牢牢占领了市场。要抢一杯羹实非易事。而跟在大企业后面随波逐流,步人后尘,自然永无出头之日。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今后的消费将出现差别,呈现个性化消费的特色。因此。中小企业不妨摒弃传统、常规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刊》2014,(11):30-32
正2014年,中国老百姓最想买什么?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何不同?全民网购能否拉动消费升级?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6年起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下称"大调查"),以每年10万张明信片问卷的方式,调查10万个中国家庭的宏观经济感受、消费投资行为与预期、民生困难和幸福感。该调查的问卷回收率连续8年超过80%,2014年为  相似文献   

8.
陈淮 《发展》2005,(3):16-18
下岗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目前下岗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就业压力并非是来自城镇劳动力。而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近70%的农村人口对工业品的消费程度还是非常低的,农村市场还远远没有启动。显而易见,如果农村市场启动的话,我们应当不会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就面临这么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失衡。启动农村市场的答案其实人们很容易想到。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农民的收入不能支持他们大规模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品。说到底,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终要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没有别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把扩大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品投入;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个人金融,消费信贷等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雪 《江苏改革》2001,(1):26-27
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人们先后享受了汽车民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后,已走出渴的中国老百姓将逐渐成为汽车消费的策略军,有专家,人我国居民目前的收入情况来看,至少有3亿左右的居民有能力购车,我国城乡居民经过20年的积累,去年人均GDP已达到800美元,沿海地区达到2000至3000美元。根据国际标准,GDP超过1000美元就进入汽车私人消费的快速增长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已有能力进行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11.
张捷 《环球财经》2010,(12):56-59
哪些人是中国社会真正的老百姓?哪些人是中国社会最应该增加收入的最广大人群?毫无疑问,是农民。耍增加老百姓收入,首先就应该从增加农民的收入做起。  相似文献   

12.
沈克明 《新财经》2010,(2):108-109
旅美学者沈克明较为细致地介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并和中国进行了对比。对比之下,他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房屋价值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一旦消费者认清房屋价值的关键所在,中国目前不少所谓高端别墅的价格将会大幅缩水。 当然,中美房地产市场不尽相同。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土地、房屋是稀缺产品,价值、价格的衡量因考虑多种因素。但无论如何,文章给读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也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一个多层次、完善成熟的市场:既有天价房,也有一般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普通住房,更有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大量“廉租房”。特别是美国政府对贫困人群住房问题的关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经济逐渐告别了短缺经济,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国民经济增长对农村市场的依靠性日益增强。目前,城市市场已基本进入“消费无热点”时期,靠3亿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升级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会越来越困难,而9亿农村人口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魏杰 《产权导刊》2008,(7):33-35
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实际上不简单是中国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叫国际化陷阱,这是一个可能对产权市场有深远影响的话题。就是中国面临着国际化陷阱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1999,(11):24-26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并于90年代中期初步跨入了小康的门槛.部分高收入家庭则已过上了富裕生话。但近年来受收入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放慢,进而导致农村市场不活跃。从需求的角度看,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是重新启动市场的关键。为此,近期我们就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意向对分布在全省8个市县的80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对陕西省安康市山区农户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基础上,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消费层次农户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并就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化妆品消费市场进入高潮目前,国内化妆品消费市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化妆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待开发。总体上讲,国内化妆品市场容量尚未饱和,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总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中高档化妆品...  相似文献   

18.
纵览中国珠宝首饰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中国珠宝首饰市场冶金部黄金经研中心高茹琨一、市场五彩缤纷呈现多元格局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生活的提高,会进一步刺激珠宝市场的消费,老百姓对珠宝首饰的款式、价格、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挑剔,厂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魅力中国》2010,(13):13-14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经过四个历史发展阶段至今,既有内在优化升级的要求,又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加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需要针对不同收入阶层制定相应的消费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戴震 《魅力中国》2014,(14):135-135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纺织品可以说无处不在。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纺织业,并且永恒的传承了下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纺织业在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发展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一个纺织业大国,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比重。虽然是纺织业大国,但不是强国。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依然离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绿色堡垒已成为国内纺织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纺织业面临着新型纤维上策和绿色浆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