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从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将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很艰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广西经济》2005,(7):1-1
近日,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用三年时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解读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所存任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障碍,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战略意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协调,资源稀缺、不确定性和福利分配是其三个核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是可以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分工的合理界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鉴于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中国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将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予以强调。但从近期的形势来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难度很大,任务很艰巨。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仍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郭霞  刘中文  张克 《特区经济》2007,224(9):117-119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工业生产、农业污染、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泰安市资源节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提高市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的政策、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90后大学生的资源节约型消费,对其自身发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获取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状况和消费理念等方面的信息,分析了这一群体在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等方面提出促进或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彭练  王洁玉  杨克斯 《特区经济》2008,228(1):119-120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两者之间面临着两难抉择,然而,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两型城市”建设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更需要全国上下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南京作为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理应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发展道路。为表述简便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为"两型社会",相应地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简称为"两型城  相似文献   

11.
梁晏铭  赵佳丽 《科技和产业》2021,21(11):227-232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以中国西南地区5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直接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1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首先对西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赋权,然后分别从农业经济总体、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4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西南地区5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各省区市的得分,分析西南地区农业发展总体情况以及经济、生态、社会3个不同维度,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睿  蒋欣  张爱瑜 《科学决策》2022,(8):111-123
为明晰地方政府共建“一带一路”政策偏好及特征,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客体三维政策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13—2021年31个省市颁布的164份共建“一带一路”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企业、社会、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政策支持体系,政策工具组合呈现“重供给、轻需求”非均衡特征且在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目标聚焦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设施联通,在资金融通和政策沟通的政策设计内容较少。未来,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强化多维目标下的政策设计,完善多元客体参与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樊建民 《特区经济》2006,(9):119-120
本文解析节约型社会与我国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关系。文章从3个层面逐步论证,节约型社会提倡高效的资源利用、促进公平的社会消费与福利以及呼吁了可持续的代际资源分配。这不仅不违反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同时也是从消费的角度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2年和2007年国内31个省区市纺织业2~4位截面数据,运用同构系数计算公式比较近年各省区纺织行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纺织实力较强的省区间,同构系数均比较低,但2007年,排在前13位的纺织强省其同构系数大幅提高。总体看,大范围的、全局性的纺织行业结构趋同现象已经出现,且有加剧趋势。产业集聚形成的地区纺织业结构趋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省区间形成纺织业的水平分工,属于合意的结构趋同,但非合意的结构趋同,则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业传统施工面临高污染、高成本和低效率等问题,而装配式技术可以缓解传统施工面临的困境。中国国土面积庞大,各省份之间装配式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装配式发展相关政策分析,构建出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AHP法和TOPSIS评价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差异性显著,其中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好,而云南省落后于其他省份,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管理过程,更是一个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政府自身的行政障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最大的阻碍。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和公共管理学的探究视角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进行了梳理,这有助于我们明确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缺失和不足,明确地方政府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弥补和谐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魏巍  彭富国  蒋威  符洋 《科技和产业》2023,23(3):120-125
以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为依据,结合近年来创新省份建设重点及特色科技工作指标,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先进经验并考虑数据的客观性、动态可比原则,从创新质量、绩效和贡献全新视角设计一套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以2018—2020年湖南为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省份建设质量高;创新型省份建设实力更足、基础更牢;创新型省份建设注重科技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创新型省份建设突出民生福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各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2013-2021年各省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及其分解效率,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各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的因素。结果表明:国内各省的孵化器运营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孵化器运营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减缓;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数字社会建设水平、区域创新活力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在省份间呈现正向空间溢出现象。基于研究结论,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孵化网络机制、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