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货币领域,美元占据了先导优势和霸权地位。为了巩固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本世纪以来,欧元与美元竞相扩张,由此加深了两大国际货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利用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嫁给了欧洲,欧元区成为危机的最终接力手。欧债危机的事实证明,美元依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欧元只是配角,这为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兴起及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元霸权的关系,认为美元霸权不仅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也导致了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然后,论述了当前美元霸权的动摇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最后,系统地阐释了后危机时期我国的金融战略,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证券金融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及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兴起及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元霸权的关系,认为美元霸权不仅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也导致了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然后,论述了当前美元霸权的动摇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最后系统地阐释了后危机时期我国的金融战略,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证券金融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及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元霸权"的历史"美元霸权"有赖于"美元特权"的确立,即美元成为国际关键货币,作为世界通用的记账单位、支付手段和储备工具。凭借这种"嚣张的特权",美国政府才得以引导和塑造一系列有利于其领导和支配全球的制度安排,即实现所谓的"霸权"。从历史上看,美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便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终取代英镑享有超级特权。通常认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美元本位的建立,标志着美元霸权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环.目前,"两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人民币力量仍显不足,但疫情后美元霸权的三大基础可能丧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国内经济贸易平稳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为此,宜在有效管控资本账户的前提下,构筑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功能""交易功能""计价功能"三大支柱,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目前国际货币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世界其他经济体货币的的逐渐走强是威胁美元本位及其霸权地位的外部因素;美国实行的中心—外围式框架体系、经济结构的过度失衡是威胁美元本位及其霸权地位的内部因素,本文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霸权地位所面临的挑战,即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不会像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那样迅速。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很强的惯性依赖,货币替代明显滞后于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而美元正处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壮年时期,当前的人民币难以替代美元。况且,美国将竭力维持其美元霸权地位,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更为缓慢和棘手,朝着人民币作为显著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为广泛的积极主动性,但不可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维护并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把实现粮食霸权纳入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从而形成了美元、石油和粮食三位一体的美元战略体系。通过粮食战略,美国不仅攫取了全球粮食市场的垄断利润,而且获得了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风险溢价,增强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实施以农业资源占有为导向的"新重农主义"政策,将粮食安全纳入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整体战略框架中,重构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为人民币信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紫嫣 《时代金融》2012,(18):85+97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后从美国自身和世界其他国家两方面论述了美元霸权地位弱化的原因,认为美元霸权的弱化是相对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顺应了历史潮流。最后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呼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强人民币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和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郭紫嫣 《云南金融》2012,(6X):85-85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后从美国自身和世界其他国家两方面论述了美元霸权地位弱化的原因,认为美元霸权的弱化是相对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顺应了历史潮流。最后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呼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强人民币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和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文章在先简略地对人民币国际化内涵以及可行性进行梳理后,再通过对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进行详细阐述,分析表明,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因此,应积极创造国际化的有利条件,逐步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并为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提供契机。该文通过考察美元、欧元、日元的国际化历程,从政策支持、汇率机制稳定和以成熟金融市场为依托等方面总结了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特点及经验,并就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尺度的历史视角看货币国际化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的最基本功能是执行价值尺度。随着社会发展,价值尺度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至今经济学没有解决"绝对价值尺度"问题。英镑将其价值尺度与金本位制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国际货币;美元不仅延续了英镑的做法(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而且通过大宗商品的国际组织逐步扩展网络效应(或称之为"网络外部性"),在其衰退期还击退日元的挑战,保持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日元国际化生不逢时,浮动汇率制使日元难以成为国际价值尺度,如欲获取国际价值尺度功能则会使日本损伤国力。本文通过模型和实证阐述了国际货币的价值效应和网络效应,论证了黄金非货币化时代新兴经济体主权货币国际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共识,这也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国际化开创了一个历史契机。本文认为,应以人民币债券为突破口,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储备与投资货币,实现区域化;在此过程中,香港应首先成为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而后建立成清算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人民币、港币、澳币事实上的一体化及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money market turbulence in 2007–08 on the short-term 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IP) condition between the US dollar and the euro through the foreign exchange (FX) swap market. Sharp and persistent deviations from the CIP condition observed during the turmoil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counterparty risk between European and 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urthermore, evidence is found that US dollar term funding auctions by the ECB, supported by US dollar swap lines with the Federal Reserve, alleviated the level of dislocations, as well a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X swap market.  相似文献   

18.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most major currencies had higher interest rates than the US dollar on forward contract because of increased demand for the US dollar as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However, unlike the other major currencies, the Australian dollar and the NZ dollar had lower interest rates than the US dollar on forward contract in the post GFC perio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why this happened through estimating the 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IP) condition. In the analysis, we focus on a unique feature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her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remain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ven after the GFC. The paper first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where increased liquidity risk causes deviations from the CIP condition. It then tests thi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by using daily data of six major currencies. We find that both money market risk measures and policy rat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IP deviations.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unique monetary policy feature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made deviations from the CIP condition distinct on the forward contrac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islocation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FX) swap market between the US dollar and three major European currencies. After the failure of Lehman Brothers in September 2008, deviations from 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IP)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reditworthiness of 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at of European institutions), consist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a dollar liquidity problem into a global phenomenon. US dollar term funding auctions by the ECB, SNB, and BoE, as well as the US Federal Reserve commitment to provide unlimited dollar swap lines are found to have ameliorated the FX swap market dislocation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具有相互刺激特征的Hawkes过程探究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暴涨暴跌的交互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在暴涨暴跌幅度均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基础上, Hawkes过程对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均拟合得较好;美元指数和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具有明显的自我刺激效应,且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单向刺激美元指数暴涨暴跌的发生,即交叉刺激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同时,实证发现Hawkes过程对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的预测能力要优于泊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