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适用房政策缺陷、政策执行主体动机偏差两方面探讨了经济适用房政策过程中出现的政策表面化、扩大化、扭曲化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明确经济适用房政策在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中的角色、强化政策执行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推进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市场化运作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房政策主要是通过划拨土地使用权,限定开发商的利润,以降低价格,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两个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都没有真正享受到公平,该政策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适时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6):4-4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越来越多,而过快的城市进程发展,使得城市的住房价格越来越高,这样,致使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难以购置住房。为此,我国政府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政策,本文重点讲一下该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保障制度的实施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适用房从实施到现在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在借鉴国外住房保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取消经济适用房代之以扩大廉租房适用范围来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而对于中等收入者可通过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及住房金融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我国现阶段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主要政策。对经济适用房政策四年多来的政策实施效果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并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洪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35):7-7
经济适用房政策主要是通过划拨土地使用权,限定开发商的利润,以降低价格,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两个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都没有真正享受到公平,该政策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适时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9.
10.
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首先分析了将土地使用权直接补贴给居民的低效性,然后从公平的角度对两个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进行分析,认为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两者都没有真正享受到公平,随后分析了该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适时政策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经济适用房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文章利用省级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各省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和房价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性的研究。结论显示,经济适用房房价变动存在显著的外溢性,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购买力下降的事实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经济适用房房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部分省市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特殊商品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济适用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找到相对科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陈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55-61
本文从住房供需关系入手,以适宜房价收入比为约束,运用利润空间拟合供需函数,模拟房屋交易最优供给与价格,分析了北京市住房供应现状,并且核算了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的平均家庭总收入范围。以2013年的北京市保障房供应量,2011年的居住人口计算,若单依靠政府供应保障性住房,仅解决户籍内人口的住房问题就需要至少10年,若考虑暂住人口要全面解决住房问题需要时间至少翻一番,所以政府增加房屋的有效供给成为当下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本文的建议是:北京市应大量供应保障性住房,暂时实施只租不售的住房政策,快速解决住房需求;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为缓解资金压力,可逐步出售廉租房,出售价格可基于利润空间模型模拟,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大量"夹心层"。住房总供给量越高,廉租房的交易价格与商品房的交易价格差距越小,当二者相等时,政府无需再提供保障房,住房市场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保障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以经济适用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选取29个省市为样本对象,以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对其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随后,计算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住房支付能力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造成的。最后,文章从关注东部地区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不断加大经济适用房供给量三个方面给出了缩小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适用房与高房价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在初期起到了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但随后对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国1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租房准入政策和条件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公租房准入指数,用以反映城市住房保障水平.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公租房准入指数对家庭居住公租房的影响.结果 显示,公租房准入指数越高,家庭获得公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从而验证该指数的合理性.文章发现,尽管在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各地公租房仍然对外市户籍人口存在较高门槛.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持续增强,中央政府应建立对各城市科学合理的住房保障评估体系,重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大对外来居民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适用房的权利定位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过程出现了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制度设计未能以法律形式在物权上明确界定经济适用房的权利边界与限制。未来应以立法形式对经济适用房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以及经济适用房在民商事领域中的具体权利边界与限制予以明确定位,给经济适用房购买人一个确定的权利预期。而相关制度的设计应考虑其他法律的规定并做到与其他法律规定相互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20.
Sherry Y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2019,33(2):286-30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evel and volatility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housing prices in China utilizing a novel set of housing price indices constructed by (Fang, H., QuanlinGu, W. X., & Zhou, L.-A. (2015). 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housing boom.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015, Volume 3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 find that in the long-run, average housing prices react positively to inflation, money supply and bank lending growth, and negatively to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and benchmark lending rate. Housing prices in Tier 1 cities respond more sensitively to monetary shocks relative to Tier 2 and 3 cities, possibly due to surging demand and limited supply under housing-purchase restrictions (HPR). We further study the volatility effect of monetary shocks using the GARCH model and find that the benchmark lending rat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and money supply growth have strong negative impact on the volatility of housing price growth. Our benchmark results remain robust after incorporating the HPR policy variable in the estim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f HPR on housing price growth in Tier 1 and Tier 2 cities. Lastly,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on future monetary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housing marke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