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资源观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对金融资源积累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金融或金融资源的国际发展既是金融资源体系内在的成本收益比较过程,又是整个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市场行为的结果。金融资源的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要与经济增长相协调。金融资源可持续 的成本收益分析,还为亚洲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作出了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金融外部性是金融行为中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向第三方溢出的外部经济效应。其形成背景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代金融在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形成。无论是金融正外部性还是金融负外部性都意味着金融市场机制的失灵,因而不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帕累托效率。因此认识金融外部性的性质,创新金融制度,完善金融功能,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率自由化涉及到政府政策的修正,涉及到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的改进,涉及到金融体系方方面面的变化,因而从一国的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金融行为的收益到成本、从各经济主体的思想意识到经济行为等,都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金融是什么?金融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以偿还为条件构建的信用关系。国家金融体系是什么?国家金融体系是信用关系的集合,是信用关系连接起来的债务链形式的信用体系。国家金融体系安全是什么?国家金融体系安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信用关系是否可持续对信用体系稳固性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评级与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关系是什么?资产证券化评级与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关系是,财富创造能力是一切信用关系的构建基础,资产证券化是离财富创造能力距离最远的一种信用关系,由此决定了它的脆弱性,这种信用关系是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可动用的最后信用资源,其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的增长效应,相对要素数量效应而言,配置效率权重日渐增加.本文对西方金融体系资本配置理论进行了归纳.文献表明,金融体系通过信息、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等机理,能促进资本配置于以预期收益(效益)、利润、长期资本形成等定义的"好"项目;通过监督和控制权市场等机理使资本配置于以专业化、风险、效率等定义的"好"企业.银行、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配置功能,机理与机制各不相同,且各有比较优势.在政策上,存在金融管制、金融抑制、金融发展(自由化)和金融约束等分歧.实证分析方面,通过间接或直接定义资本配置效率,不同程度证明了金融体系资本配置功能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
郑联盛 《银行家》2014,(4):67-69
正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获得了二战以来最大的繁荣,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相当大程度上扩大了信用体系的范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金融要素。从影子银行体系的成本收益看,影子银行体系的收益主要是深化了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为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7—2018年的月度数据,采用具有时变性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金融稳定、金融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在合理范围内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若超过临界值,其所带来的收益远小于风险成本,甚至会加剧金融波动、阻碍经济增长。(2)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负向交替作用关系:在经济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复苏,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最后经济增速到达高峰阶段,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立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合理调控金融杠杆水平,构建稳健、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促进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体区分金融资源分配情况后发现,上述效应在金融资源分配不足时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金融资源错配会通过降低内部控制质量、加大非效率投资和抑制创新能力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非效率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会因企业产权性质、规模大小以及所在区域的银行竞争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也因此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以及所在地区银行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深化金融体系创新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以及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