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12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取消了承租人的租赁二分类会计模式,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随之调整,由此产生的会税差异调整事项带来的暂时性差异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在实务中存在争议。2021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修订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 12),缩小了递延所得税初始确认豁免的适用范围,递延所得税初始确认豁免不再适用于初始确认时产生相同应纳税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交易。基于此,本文对新租赁准则及新IAS 12下承租人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实务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无论是《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暂行规定》,还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规定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甚至没有提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而美国早在1987年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96——所得税会计》中,就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6年对《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进行了修订,宣布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龚翔  许家林 《财会通讯》2006,(12):22-24
十八、所得税准则的比较 IASC于1979年7月发布了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2——所得税会计》,并于1996年颁布了经修订的《IAS12——所得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第107条对所得税的处理作了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该准则是在借鉴IAS12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18。  相似文献   

4.
十八、所得税准则的比较IASC于1979年7月发布了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2——所得税会计》,并于1996年颁布了经修订的《IAS12——所得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第107条对所得税的处理作了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鉴于广泛性和代表性考虑,本文主要选取《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以下简称IAS1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所得税会计》(以下简称FAS109)与我国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CAS18)与《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IAS12)和《美国会计准则109-所得税》(FAS109),在制定目标、定义、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方面的异同等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和亏损弥补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欣  王歆 《电子财会》2005,(7):43-45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9年7月发布了第12号公告《所得税会计》,1994年11月格式重排。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的基础上,财政部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颁布并制定出新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我国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式同样与该准则有着必然性联系,其中涉及到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本文从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及区别探讨了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引入暂时性差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凌 《财会通讯》2007,(7):50-51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全面收益概念,将差异扩展至暂时性差异。按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暂时性差异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陛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新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资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从国际上对所得税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主流趋势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或倾向于采用债务法而摒弃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备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推崇,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所得税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本文将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有关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3年修订发布了第17号国际会计准则一租赁(IAS17)。新修订的准则重新定义了租赁投资净额的概念,明确出租人采用贴现法计算租赁投资的账面价值。本文比较IAS17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CAS21)在出租人租赁投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方法和逻辑性、以及区别出租人经营性质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我国改进租赁会计准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企业研究》2011,(7):111-111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这对于习惯了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的企业会计来说,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变.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精髓,其次我们要从方法上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的具体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精髓就是暂时性差异引起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处理.因此,暂时性差异就成为了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财务会计中,正确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是比较有难度的问题。2014年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五项并颁布了三项新会计准则,其中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要求利润表的最后披露项目为综合收益,即利润表事实上是综合收益表。文章根据同为资产负债表角度的综合收益和所得税会计,探讨企业财务人员如何更好地利用综合收益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相关数据为企业所得税会计服务,消除他们对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与纳税调整的时间性差异关系的困惑,并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豁免以及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对其作诠释、以期有助于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下文称新准则)取代了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下文称旧规定).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的做法,在理念和做法上与旧规定有很大的变化.旧规定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新准则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暂时性差异提法,因此把握好新准则与旧规定的这一本质性转变,正确理解暂时性差异,是企业运用所得税准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由于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分离,作为企业金融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暂时性差异。本文借鉴得勤(Deloitte)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和《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为依据,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涉及的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