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加快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具有特殊的"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二元性以及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进程;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东、西部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成都市、昆明市这六大典型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并对东、西部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六大典型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普遍不高,且呈现出东部普遍高于西部地区的规律;西部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态势比东部城市好;旅游产业滞后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3.
"三农"在中国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工业化中具有不可逾越的地位,有着不可低估的人口影响、空间影响、素质影响和互动影响,这些影响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能否进行到底的重大问题。适时抓"三农"带动城市化、抓城市化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从国家基本国情出发,寻找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呈现出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本文选取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对喀什市2006-2011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演进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为0.807,是最低,2007-2011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855、0.946、0.941、0.976、0.87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总趋势为逐渐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以中度协调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耦合理论,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12年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数据,对各省域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发现:1除极个别省份,多数省域的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具有较高的耦合度,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基本上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空间视阈看,各省域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的耦合度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关系不大。2大陆31省域的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处于耦合协调等级水平的省区,多数是旅游环境时滞于旅游收入,反映出旅游环境"投入-产出"的高效率;耦合协调度等级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省区,其突出的特征是旅游收入都时滞于旅游环境,旅游环境的投入难以同幅度提升旅游收入。4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等要素对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贡献存在差异,自然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社会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次之,服务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相对最小,经济环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应注意解决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促进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协调、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生态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协调,推动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心。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四化同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面临的综合性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了“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中国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最后,本文点出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7—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可测度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时空动态特征,进一步通过构建个体时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PDM)可实证检验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影响因素检验表明,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财政竞争对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弱,并转为正向影响,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均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论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率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它着眼于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把农业现代化提升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际社会关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的研究基于为两个观点服务,即中国“世界工厂”威胁论和中国“世界工厂”有利论,由于这两个观点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研究的结论也具有较浓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国内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为批驳国际社会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服务,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中国目前依然不是“世界工厂”;二是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仍有许多路要走。后来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理性和科学,采用的方法也多样化,但就目前来说,针对这一问题仍有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下面十个方面构成了其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即: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实践教学大强化,主讲内容专题化,师资配备重优化,课堂主体多元化,观摩评议促深化,科研成果能转化,进入头脑催内化,评价体系使量化。这“十化”,初步构建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方位、多维度、互动式、开放型的教育教学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按牛市和熊市进行划分,并分别对牛市、熊市和牛熊混合三种状态下的对数收益率数据计算描述性统计量,利用Kutskal—wallis检验考察周内效应的存在性,并利用胁Mann-Whitney检验和Levene检验分别从收益率均值和波动率角度考察周内效应的模式,进一步对香港和欧美股市作了类似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对于中国股市的周内效应分析不同于以往学者的结论;从周内效应来看中国股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表明中国股市至今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问题的初步研究意见,同时对桂林有把握入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提出了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者表现得相当明显,或者身着一些合理的外套颇具隐蔽性。他们或是主观上怕苦怕累待业在家所以吃住用都靠父母,或者是不知不觉拿父母当全职免费“阿姨”和可以随时取现的ATM机。他们就是“啃老族”。究其根本,“啃老族”的现状如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加以解决,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9.11”之后的国际国内保险市场变化入手,详细剖析了国内保险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熨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政策趋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阶段,环境和经济增长显示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研究了我国熨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提出熨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定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对企业、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能否取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持续的从环境中获得大于企业自身消耗的能量,使企业自身的熵的值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从物理学的角度,以企业这个有机系统能量的变化以及其相应熵的值变化,全面论述了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运营中如何获得更多的能量,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实施“人居嘉兴”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人居嘉兴”工程的对策为两个方面,即“政府”和“开发商”共10条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存在套用城市规划模式,重经济利益、轻生态社会效益,重“硬”开发、轻“软”规划等弊端;在“反规划”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反规划”的概念,分析其五大特点:(1)优先进行“软”规划;(2)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规划;(3)重视目的地居民意愿的调查;(4)重视客源市场和社区的意见“反”馈;(5)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用“1342”模式来表达其规划流程,即“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三个基本分析、做好四个规划、强调两个反馈”;最后,归纳其与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在目的、规划方法、规划优先级、区域空间规划次序、规划导向等方面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