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今“关于重建文论话语”已成为文艺学界主流语系之一。不过,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环境而言,”重建“文论话语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困境具体表现在:语境混乱,原创性稀薄,文论研究的边缘等。审视、清理这些将有助于重建文论话题。促进文论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理想之美改现实之恶”——论丰子恺文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文艺创作,前后长达60年,其文艺观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蕴涵着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他曾强调,文艺创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应该有明确的实用性。但他也明确提出过文艺要大众化,要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正是丰子恺文艺创作多样性的一种体现,而这种多样性又最终统一在“以理想之美改现实之恶”这一观点之中。丰子恺以宗教家的情怀和艺术家的热情,使人生成为艺术的人生,艺术成为人生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喜欢文艺和哲学。王国维早于鲁迅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思想,所以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对鲁迅早期文论思想的形成有过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二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角度,但都有对传统和外来文论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鲁迅汲取了王国维的重视文学特性的一面,但反对他完全排斥文学社会功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鲁迅与王国维又都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但是鲁迅更强调理性、客观的"神思"作用,因而纠正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狭隘和错误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论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丰子恺为《一般》所撰写文字的解析,透视他在这一时期所持有的艺术教育理念及其所构想的美育形式,并以此"由果及因",在现代思想史场域中探索丰子恺是如何突破"唯科学主义"羁绊,继承和发展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美育理念,并最终借助艺术教育,通过"感性启蒙"建立对国民信仰再造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高雅文艺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民族形象的艺术特征,高雅文艺的生产充分体现了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要求。文艺生产中本来就存在着艺术价值与交换价值相背离的情况,在高雅文艺生产中又显得特别突出,导致了高雅文艺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雅文艺追求的是审美价值,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话语,它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使其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趋越市俗的情趣,超越市场选择。因为高雅文艺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民族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对于高雅文艺生产的扶持也是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到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不断发掘幼儿创造潜力为指导思想,使幼儿内在的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的发展,这是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培养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保证,训练能力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主义在西方蓬勃发展,随后在中国语境中也掀起了后殖民主义研究的热潮。由此产生了"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何去何从"这个引发学界的深思的课题。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该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吸取精华,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论话语;中西方文论应展开积极的双向对话与交流;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学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是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先驱。为普及音乐教育、提高民众的音乐素养,丰子恺写了许多有关音乐的文章,译介了许多国外先进音乐理论。本文试从当时艺术教育的现状和他的艺术观出发来谈他的音乐及音乐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助西方的一整套话语。处于文论的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中,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没有民族个性的文论是不能与西方文论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的。只能生活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阴影之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不是改头换面地恢复旧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进行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0.
教育智库的建设意味着我国教育研究的路向开始摆脱以西方理论话语研究范式为重心的传统而走向注重于本土实践性教育话语构建的研究范式。在教育理论话语纷呈的今天,这一转变无疑是教育研究的话语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通过对我国近现代教育研究话语谱系的追溯,也能清晰地显现出本土实践性的教育话语体系在教育实践构建中的革命性作用。由于教育智库的出现为研究者和政府部门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本土实践性教育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土壤环境,而借鉴国际教育智库成功的发展经验又有利于我们建设一批功能更加齐全的智库。这要求我国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要借助国际比较的方法,在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科学性和人文性、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域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史中找寻本土化教育话语建构的路径。具体来讲就是教育智库所形成的教育理论并不是"听来"的,也不是"想来"的,它应该是"可靠的"、"有用的",并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即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实践进行了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由此而言,中国的教育实践应该是教育智库本土实践性教育话语构建的基本的逻辑起点,从而,教育智库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研究的话语与教育实践就具有了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音乐功能观以1937年抗战开始作为分水岭.有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倡导纯粹的音乐审美功能观,后期则"仁"字当头,强调音乐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其后期的音乐功能观是对前期观点的儒家化修正,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更具有时代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引领影视艺术进入高职语文课堂,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之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回归突破,是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探索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路的鲜明有力的表达,由此可见其中折射出之人格的境界、教育的本真、思想的厚重和精神的丰碑。品读《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词句炼达,思想深邃,展现学者的高贵品质、独到的分析框架、切中的逻辑推演和精彩的话语体系。对学派的延展之见和论说的期待,借以表达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应该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表达他们的愿望,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他们审美欣赏的需要,反对以内容的低俗冒充通俗形式而混行于世。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要在文化艺术惠民的诸多措施中,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实现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鉴赏家和评判者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乐记》是一部音乐美学著作,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艺思想。中和之美、声律之美、气论说和物感说等理论概念及范畴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诉求及创作理想,而且对后世文论的建构和发展影响颇深。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乐记》,取其精华,将它深刻的美学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虽然都是或自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但实际上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拟从哲学基础、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功能及价值、具体文本的阐释这四个方面来初步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对立与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审美教育与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手段,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目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艺术审美教育,进而实现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最高追求是"道",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并无专门之心去"求美",但"道"在运行过程及对人生的影响中,不期然而然地指向了一种最高的美学精神,也即庄子说的"大美"。一方面,"大美"是一种道的可感形式;另一方面,对"道"的体认需借助于美的活动和精神。天地运行是道的显现形象,天地之大美即是道的可感觉形式,而天地的审美之维在于其整全、无限、无为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对道和天地大美的体认而立足于人和人生,对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天地大美立教,强调"内养"之"修道",此修道过程也是成就生命之大美的过程:其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完整而丰富的人,因此需要警惕现代教育中知识技术对"道"的分裂和遮蔽;教育之本性在于以有限的"教"启示和通向无限的"道",因此需要注意解脱于有限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束缚;教育应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需要顺任自然而非威慑强制,以道主知,还天地万物以生机。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传递论的角度看韩愈和巴格莱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两人都主张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主要途径。在教育目的、教师的功能及教育课程和内容上,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在教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上,二人也有不同的认识。其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存在局限性,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先生走过了一条由博而约的习书之路,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其书法艺术启示我们:书法是最纯正的艺术,是体现作者思维感情、人格气质的艺术;书法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现,应当反映出我们的时代、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