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年~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作用强于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效应;②虽然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都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减少股东—债权人冲突及负债融资相机治理作用在整体上要优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企业代理理论,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创业板公司在非效率投资和风险特征背景下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双向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融资,而负债的增加又对企业过度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为规范创业板企业投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债权人治理机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3—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检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债务来源与产权性质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债务融资不仅不能有效抑制房地产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反而加剧了其过度投资的程度;债务来源对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相较于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产权性质对负债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在国有房企样本中,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有促进作用;负债对过度投资的助推效应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对国有房企过度投资的治理失效,即银行借款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而商业信用对国有和非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治理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3年数据,从负债治理视角探究负债融资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负债融资水平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但不是所有负债都可以有效约束过度投资;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负债治理作用显著,长期借款不具有负债治理作用,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对投资的资金支持功能;非国有控股公司短期借款的治理作用更显著,国有控股公司长期借款的投资支持功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过度投资不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也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诸多学者就如何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做了大量研究。其中,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得到了较多的认可。但这种抑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还受制于其他影响因素。文章梳理了管理者权力、债务融资和过度投资相关理论和文献,发现管理者权力是导致负债治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一大因素。这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主体之一,企业的投资行为更是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偏离这一目标、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的过度投资行为或者拒绝净现值为正的项目的投资不足行为,在现实的企业活动中却屡见不鲜。本文从经典的代理问题和自由现金流假说角度探讨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为负债在投资方面的治理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同时,针对外部治理机制之一的产品市场竞争,阐释其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增加未来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监督有效性和对管理层的约束力的治理机制,研究在负债融资治理背景下产品市场竞争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证明这一外部机制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存在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在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以及过度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负债融资对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负债与投资过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投资不足呈负相关关系。在进一步考察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影响效应时发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仍与投资过度正相关,与投资不足负相关,这说明在我国负债能够对企业起到促进投资过度、抑制投资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具有过度投资严重、投资效率低下、资本结构呈现负债率过高的特征。对此,本文以2003~2011年间沪深两市所有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比率偏高的现象是否与其过度投资产生的高融资需求有关,以及财政分权这一制度因素是否会影响投资需求对负债比率的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与其过度投资程度显著正相关;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负债比率的影响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IOS与FCF角度分析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机会集(IOS)与自由现金流量(FCF)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负债融资对我国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既存在抑制作用又存在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取沪深A股2012~2017年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民营企业业务招待费与企业过度负债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业务招待费与民营企业过度负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程度弱化了这种正相关。因此,民营企业应当加强业务招待费控制和治理,提高业务招待费使用效率,规范贷款融资行为;政府应该完善资本市场规则,加强贷款融资活动的法治化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以遏制业务招待费引发的过度负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0—2012年为研究时间窗口,构建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成长性评价结果将整体样本分为高、低成长性企业组,分别研究样本中债务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务融资能够抑制企业的投资支出;短期负债和商业信用可以约束低成长性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但是却导致了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资不足;长期负债和银行借款没有发挥负债的约束作用,而是促进企业的投资支出。中小板上市公司应当合理安排长短期债务比例,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资本机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发展表明,负债融资对公司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上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并从公司、银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过度投资将资本投入产能过剩的领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为此,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整理归纳先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过度投资的概念,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分析了过度投资行为;然后从制度环境、融资结构等方面对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总结;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完善公司治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现代化的水平。加快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我国上市的农业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重点检验债融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债务融资具有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表明负债在公司治理上的积极作用。流动负债比长期负债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有效,银行借款比商业信用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融资功能,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还是从期限来看均无法抑制过度投资,但均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总体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从贷款期限分析这种治理作用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长期贷款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院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短期负债及其来源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短期负债没能抑制过度投资,却加剧了投资不足;短期负债来源方面,短期银行借款没能抑制过度投资,商业信用能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但二者都加剧了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债务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可能会导致非效率投资行为,文章从东北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入手,运用统计描述和相关的假设检验,得出债务期限结构对东北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效果有显著影响,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有强烈的约束效果,短期负债的约束效果则不明显,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左;债务来源结构对此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在管理者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而且对于公司的融资决策与公司业绩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决策及公司业绩三者的关系,并从影响融资决策的资本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融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融资决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一步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这种认知偏差会通过公司融资决策行为间接影响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过度股权融资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通过分析过度股权融资的内外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代理问题,构造合理融资结构,重视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大证券市场立法、执法,建立防止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