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用地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偏低并造成工业用地粗放的问题一直存在.国家为此制定了以成本价为基础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用以约束地方政府以低价甚至"零价"出让工业用地的行为.论文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利用国家级开发区企业的数据,通过生产函数模型来计算土地等别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按照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将其确定为土地的级差收益,并根据级差地租原理来测算土地的要素价格.通过将土地要素价格与成本价格和市场交易价格相比较,发现:(1)依据级差收益法计算的土地要素价格明显高于基于成本法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2)土地级别越高,其市场交易价格越接近土地要素价格.  相似文献   

2.
正在开发区内,工业用地出让年限由原来的"一次性出让50年"调整为"一般不高于20年"土地资源是各个开发区最为宝贵的发展资源,是开发区产业赖以发展的承载体。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工业用地结构,是促进开发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和实施抓手。开发区的发展成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结论 结论一现阶段,我国工业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以协议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用地出让逐步向市场化手段过渡,出让价格也在逐步提高,工业土地价值逐渐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4.
“地王”收回 节前,北京大龙地产“地王”项目被收回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大致过程如下: 2009年11月20日,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拍卖方式以50.5亿元竞得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创下北京市公开出让土地以来的新高,成为北京土地市场总价和楼板价的“双料地王”。  相似文献   

5.
结论   结论一现阶段,我国工业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以协议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用地出让逐步向市场化手段过渡,出让价格也在逐步提高,工业土地价值逐渐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国内土地市场进行严格管理,其中包括规范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挂牌拍卖方式出让,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级别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结合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的实际情况.就上海工业用地出让政策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三台县审计局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地解决和处理制约工业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安排对三台工业开发区1992年成立至2005年12月土地开发经营效益审计。主要围绕土地开发效益,对开发区已出让土地价格构成、土地开发成本、土地经营盈亏和巨额负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规范土地经营、完善土地宗地估算交易成本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使审计建议逐项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工业用地供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坚持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业用地的特点,合理选择出让方式,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各地要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凡属于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后由政府供应的工业用地,政府收回、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后重新供应的工业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上海市工业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试行办法》的要求,我区从今年1月1日起工业用地出让.已经全部纳入招拍挂出让的轨道。从长远看.工业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开发的主要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形式。截至到2004年8月,我国有各类开发区6866个,规划面积达3.8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一些区域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降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返还出让金,甚至以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为了制止开发区发展出现的过多过滥和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2003年国家开始对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经过清理整顿,截止到2004年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土地进行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工业用地成为历史,招标、拍卖、挂牌将成为获得工业用地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各地的土地政策、土地管理和调控的执法不力以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等因素,使工业用地出让蕴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现对工业用地出让过程中涉及法律风险较大的5个主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小面积工业用地地块首次集聚公开出让10月21日是浙江省永康市经济开发区S14-12地块分成19宗地集聚公开出让后的第三个工作日。截至当天,已有13家企业负责人造访永康市国土大楼,想为下一次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提前上报申请需求。对于永康这个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的"五金之部"而言,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工业用地资源毫不为过。毋庸讳言,以前大面积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面对的是纳税大户、规上企业和亩产税收较高的大企业,满足小微企业需求的并不多见。而创新土地供地政策、积极探索完善差别化的土地供应制度,已成为近几年永康国土资源部门重点思考的一个改革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世界》2007,(11):20
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针对北京市日前通过的《关于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意见(试行)》中规定,今后的工业用地出让中引入预申请制度,即“勾地”制说,工业用地也是经营性用地的一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但工业用地不像房地产开发用地,有很多人关注,两者产业特性不同,决定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日,《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正式施行。按照《标准》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在《200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中,对于工业用地也提出了紧缩计划。《要点》指出,在土地指标分配上,要适当压缩工业用地,增加民生用地,保证确实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用地。这些针对工业地产的政策能否使两年来一直火热的工业地产降温?工业地产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个金矿吗?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新出台的北京市政府4号文进一步压缩了可以进行协议出让土地的渠道,今后,主要的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将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的形式取得土地的开发权。近期,业内关于"招标、拍卖与挂牌是否会带动房价的上涨"的争论尤为激烈,更有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北京的土地交易将经历很长的半透明时期",这些忧虑的态度明显是多年来土地暗箱协议出让所引发的后遗症,因此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2006土地出让将超过去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日前公布,今年2月北京共出让了75块土地,其中住宅、商业用地规划建筑面积达232万平米,比1月多出让49块。今年前两个月出让住宅和商业用地面积达310万平方米,相当于2005年全年实际出让住宅和商业土地面积的1/5。市国土局有关官员表示,2006年北京土地实际公开出让将有可能超过去年。从北京前两个月土地出让情况来看,京城土地放量已出现一个小高潮,而且有可能在今年6月份再现土地放量高潮。据透露,今年北京已通过预审的土地项目达1225个,通过审核的土地面积约达15700公顷,其中部分土地已经在2005年…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地产》2007,(3):61-62
一、2007年土地公开出让面积将与去年持平2006年,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开出让86幅土地,土地面积799公顷,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同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二季度及三季度受整体市场宏观调控的影响,政府的土地供应速度有所放慢。进入第四季度后,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的土地供应策略及交易体系逐渐清晰,很多重要的大规模地块进入市  相似文献   

18.
万州区     
万州区狠抓国有土地有偿使用,2007年出让国有土地84宗,面积176.36公顷,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58亿元,已入库1.2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00%和60%。该区通过规范地价评估机构的评估行为和土地拍卖机构的拍卖行为,确保了土地出让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大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对40宗106.27公顷经营性用地和8宗35.98公顷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对1宗办公用地进行了招拍挂出让探索,最大限度地显化了土地资产价值;加大欠缴土地出让金追收力度,追缴三峡移民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欠缴土地出让金55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土地招拍挂出让存在的包括“量身定做”出让条件在内的四方面漏洞。笔者认为,相对于土地出让信息披露不充分、竞买人恶意串通搞“陪标”和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盲目高价竞买来说,鉴别和避免政府公开出让土地特别是工业用地是否存在“量身定做”现象更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地产》2004,(3):20-23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关于停止经营性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补充规定》(下称"4号文")。"4号文"将"33号文"中允许协议出让的几个口子一一封死,而且进一步严格规定了在项目转让时必须采取协议出让的几种形式。据有关报道称,"33号文"之后,一些开发商借"33号文"开的几个口子,以协议出让的方式突击批出了近1亿平方米的土地,其规模之巨,足以使得土地公开交易的大好趋势毁于一旦。"4号文"以亡羊补牢的态度,完善了土地公开交易的制度,其结果必然是使得协议出让比例锐减,招拍挂出让比例上升,这一结果将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开发商应如何应对?记者就此走访了部分业内的专家、老总和分析师,听听他们的意见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