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给东北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是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区域金融的协调互动发展也是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准确把握区域金融协调互动发展的科学内涵,深入推进区域金融的协调互动发展,进而推动区域金融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是全国各地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然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打造“东北经济圈”势在必行。而大东北经济圈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建设大东北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5.
深化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对推动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地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优势金融资源整合扩散、提升区域金融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需求迫切.近年来三地金融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受到功能定位缺乏协同、金融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现行监管政策和地方行政界限约束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滞后等制约.建议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构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新栽体,同时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推进金融机构、服务、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区域统一的金融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绘就了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宏伟蓝图。在实现这一战略历史进程中,吉林银监局以全面推进全省银行业改革开放、提升银行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防范和化解风险为重点,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促进全省银行业审慎经营、科学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助推。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强相关关系,金融支持可以有效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充分利用,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和生产效率;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又为金融开辟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和拓展了盈利空间,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本文运用增长极、比较优势、梯度转移等理论,从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了江苏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和江苏金融的关联度,着重从理念更新、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创新机制五方面提出了工行江苏分行的区域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发展新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成长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着较大差距,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则是西部开发和东北崛起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从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发展现状入手,认清其中的差距,并从金融发展理论视角、金融地理学视角、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目前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四大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问题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课题试图对我国主要的几个区域金融发展战略进行比较,从经济、区位、效率等方面分析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区域金融改革良性发展的建议,并为下一步深入推进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伴随商贸活动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在支付方式、互联网金融、金融衍生品交易、跨境结算、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将催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业在支持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推进商贸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穗港澳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井华 《国际融资》2009,(2):26-28
去年底,“2008年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资源战略论坛”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先生在此次论坛上做了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其中特别谈到了转变增长方式的艰难,谈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到来急剧地把中国的潜在风险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周折 《银行家》2003,(7):50-52
深发展这只著名的指标股,曾造就了中国二级市场初期投资者暴富的神话,也成为套牢一族心痛的旧梦,许多股民内心一直萦绕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深发展情结".  相似文献   

13.
余淼杰 《金融论坛》2021,26(6):3-6,16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可归结为"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升级和集聚,以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贯彻新发展理念须从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和开放五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通过内外循环的双...  相似文献   

14.
《金融队伍建设》2007,(11):47-47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可以说,当今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远远落后于生理健康。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已全面开放,我们金融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银行业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因此,加快金融创新,推动银行转型是提升核心竞争力,防范风险和稳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康定选 《新金融》2006,(2):39-40
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无论是外部的改革要求,还是自身战略转型的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文章回顾了南京分行近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从指导思想到战略措施,条分缕析,为分行经营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6,(2):8-9
美联储加息即将走到终点警惕通胀灵活货币政策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去年12月会议后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小步加息的长跑运动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份近日才露面的会议记录,实际上记录的是美联储上个月的会议内容,当时美联储的政策制订者们认为:要保证通货膨胀压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美联储需要“考虑长远的、慎重的政策稳定性”。不过,未来的任何政策举动将依赖于收入数据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美联储成员现在认为,如果实施下一步的紧缩措施,需要的力度也应该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5,(3):8-9
格林斯潘:美赤字可能影响利率必须予以控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最近表示,美国需抑制预算赤字,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利率。他向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由于预算赤字往往会影响到利率和经济,因此他认为必须控制预算赤字。他还称,美国国会应恢复《量入为出》的预算规则,以限制支出并抑制预算赤字的增长。他说,"2008年以后,我们必须进行一些非常重大的变革,以抑制联邦预算赤字的失控增长。"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7,(6)
美国经济增速缓慢通胀压力渐增近日,有美联储官员在讲话中表示,美国经济有陷入低迷的潜在可能性,而世界经济也因此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拖累。在全球经济产量中,美国经济大约占据25%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4,(6):6-7
格林斯潘:能源价格持续上升将抑制美国能源消费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最近表示,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可能性或许会令美国能源消费水平受限,并影响与能源相关的企业投资。格林斯潘在为一次能源安全会议准备的发言稿中称,六年来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的升势几乎肯定将影响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格老在讲话中指出,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近年的迅猛上扬,预示拉高后的价格将被证明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4,(7):6-7
内部成本增高无力承担 美国企业掀起退市浪潮 4年前.由于接连爆出安然、世通和其他公司的丑闻.美国政府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对各上市公司进行全面治理。4年过去了.对于美国上市公司是否已经被“洗”干净.人们仍有不同看法,但这一法案的副作用倒是十分明显由于审计、法律费用、董事薪酬与保险成本增加.且董事与高管人员的时间被更多占用.各公司对上市的理由开始进行重新评估。强有力的.但未经证实的零星迹象显示.新法规的负担以及新近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确实正形成一种阻碍效应。Foley & Lardner律师事务所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