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G·Hermanson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一套可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方法,本文将就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人力资...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给经济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也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带了新的变化、新的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及其作用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的结合。美国会计学会专门设立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鉴定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产生于美国的一个会计学新兴分支。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存在的问题等作了深入地探讨,进而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1964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会计学家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这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此后,人力资源会计曾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获得较快的发展。鉴于人力资源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会计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G·Hermanson)于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此后,美国会计学会(AAA)、政府会计师协会(GAA)及全国会计师协会(NAA)等组织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一、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  相似文献   

6.
林昊 《四川会计》1996,(3):33-34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初探重庆商学院林昊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况本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一些企业开始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一种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把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是1964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赫曼逊明确提出的,将会计的观念和方法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我国是80年代开始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1980年,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率先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建议不仅要计量培养人力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江鸣 《四川会计》1995,(10):35-35
人力资源会计质疑《财会通讯》编辑部江鸣现在,不少书刊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会计新品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这个会计新品种,和其他许多会计新品种一样,是会计学大裂变的产物。怎样看待近年来出现的会计学大裂变?会计学一下子裂变出这么多的新品种,是好事还是...  相似文献   

9.
论人力资源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最早由美国会计学家赫曼森(G.Hermanson)于1964年首次提出,此后,美国会计学会(AAA)、政府会计师协会(GAA)及全国会计师协会(NAA)等组织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的探讨,但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广泛应用,这与会计界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有一定关系。本文试图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作些探讨。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是智力资源,而不是劳动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述(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人力资源会计: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一般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组织以系统的方法计量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形成、拥有和使用情况的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型会计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组织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的计量和报告问题,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财务信息。自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以来,一大批会计学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早在1980年,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在《汇报》就提出,我国应开展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当前在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研究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更是迫切任务。现在国内外对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已颇有收获,但在应用上仍困难重重。本拟对此谈些粗略想法。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会计之友》2003,(12):40-40
人力资源会计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会计学分支。其实,早在我国明清朝代,被人力资源会计学所倡导的现代人力资源会计思想已被当时享誉中外的晋商所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知识。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也就是说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一、人力资源的会计 确认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报告的活动。”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提供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谈到人力资源会计,必须先明确一个前提条件,即人力资源能否确认为会计资产。人本身不是资产,但提供服务的人的预期的服务构成了企业组织的资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力资源会计问题已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力资源会计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G.Hermanson)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基于传统会计学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的专门会计学科。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界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热潮。时至今日,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务中尚未得到应用。本文就当前形势下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会计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于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在西方国家,尽管会计界对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注,并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成果,但大规模地应用仍难以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始于美国以来,至今逐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它们仍然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未能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对外提供信息。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后,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了九十年代,我国会计学者徐国君独辟蹊径,在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下面仅就上述三种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利弊作以简要探讨。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平 《财会通讯》2008,(11):67-70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和人力资源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型会计学科。在经济、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有更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对人力资源会计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人力资源会计应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以期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