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就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祉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张世昌  吴强 《改革与开放》2014,(4):43-43,45
正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系,它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地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现代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其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门话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一、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观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位居科学发展观之首。马克思主义认为,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当前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学侠 《中国招标》2004,(11M):10-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当前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科学发展观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一、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以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英 《特区经济》2005,(7):375-37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观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念的提出.是我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概括地说.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刘思南 《中国招标》2004,(9M):11-12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目前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的非常阶段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质内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同构,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追求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和谐。因此,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主要体现在其生态维度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来推进改革和发展,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发展观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放在首要而突出的位置上,明确了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和…  相似文献   

14.
谢荣全 《中国招标》2004,(10M):12-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来推进改革和发展,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加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根本指针。用这样的发展观为指导,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广西经济》2004,(9):14-1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鲜明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袁园 《辽宁经济》2004,(12):21-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是过去20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