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再保险市场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否关系着直接保险业发展的兴衰。而目前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却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与国际再保险市场不接轨等问题。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再保险市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挑战。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再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2.
杨芮 《中国保险》2009,(11):41-44
保监会在2007年6月19日发布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巩固和扩大传统再保险业务,充分发展传统再保险服务功能,满足市场基本的再保险需求。”根据分出人和接受人责任划分的不同,传统再保险划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长期以来,我国再保险市场以比例再保险为主,  相似文献   

3.
如同保险市场充满着中资公司与外资公司激烈竞争的火药味一样,中国再保险市场也将由于外资的进入而被打破往日的平静,再保险随之进入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未来,再保险的角色定位将转变为直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工具,根据不同业务的资本效率提供不同的再保险安排,从而帮助直保公司股东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瑞士再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的角色定位瑞士再保险集团于1863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是一家领先的再保险、保险和其他保险型风险转移方式的批量业务提供商。瑞士再保险(简称"瑞再")是自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再保险公司之一,先后于1995年和1996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并于2003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北京分公司,在中国开展全面的产、寿险再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5.
<正> 外资再保险期盼法律透明化 不久前,汉诺威再保险集团董事长威廉·策勒旋风式地访问北京、上海,一是拜会中国保监会官员,一是会见其大大小小的客户。莫非身为全球第五大综合性再保险集团的汉诺威也将向中国保监会递交其开设分公司的申请?在遭遇“9·11”后,当一些国际金融集团开始缩减海外投资时,汉诺威再保险集团为何会逆势出击、拓展其在中国的投资呢?  相似文献   

6.
国际再保险监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保险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经过这段时间的开放我们发现,外资再保险公司纷纷看好我国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已有多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和再保险中介进入中国.由于我国过去的再保险监管比较薄弱,相关的保险法律法规更是滞后,因此,为加快与国际保险市场监管接轨的步伐,我们应抓紧再保险监管实践,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律法规.笔者在这里首先分析国际上再保险监管的现状、对再保险实行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国际上现有的再保险监管内容和形式进行归纳,最后分析国际再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建立我国再保险监管体系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监管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形成是一国经济及保险高度市场化、全面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不但可以扩大再保险业务,而且有利于促进国内再保险市场改革,加快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实现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自由化。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使离岸再保险市场面临重大的发展契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保险资源在再保险和原保险之间的配置失当,资源过度向原保险倾斜,造成再保险发展滞后,再保险供给严重不足。这突出表现为中资再保险公司资本和承保能力相对不足。2005年8月,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仍然维持8tL元的注册资本金。  相似文献   

9.
加鹏 《济南金融》2004,(11):43-45
中国加入WTO已近3年,其间已有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世界三大再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内地筹建分公司,法定分保比例已降为10%。在剩下的两年适应期内,为适应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必须加快目前较落后的再保险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再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监管体系,以创造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争取时间,加快中国再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已近3年,其间已有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世界三大再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内地筹建分公司,法定分保比例已降为10%.在剩下的两年适应期内,为适应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必须加快目前较落后的再保险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再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监管体系,以创造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争取时间,加快中国再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阶段 DEA 模型对我国再保险市场上的8家再保险公司2007~2012年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就整体而言其纯技术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规模效率较低导致其技术效率不高;规模的不经济是造成其资源浪费、技术效率较低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从公司性质的角度来看,外资再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要远远差于中资再保险公司,而其纯技术效率与中资再保险公司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五、上海再保险市场建设的对策 在上海建设再保险市场,面临的是薄弱的发展基础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使上海在3—5年内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再保险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桥梁,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再保险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区域再保险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俞岚 《上海保险》2014,(11):36-38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这是国家首次将"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确定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本文在分析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障”,是整个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入世已成定局的宏观形势下,应正视中国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并积极为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开放作准备。本文力图剖析再保险目前问题症结之所在,明确入世对其深远之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保监会修订后的新《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新《规定》中最受关注的是删除了优先国内分保要约、法定再保险的规定。这意味着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中资再保险人之前享有的再保险业务优先分保权将成为历史。此举对再保险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对再保险行业究竟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引起了各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上海保险》2008,(2):5-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和上海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精神推进本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科学规划和加快再保险市场,上海市有关部门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对整个保险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别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的远期规划以及近期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并尝试探索区域再保险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国有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再集团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冲击之后,通过明晰战略、改善管理,国内业务逐步走上了较为稳定的发展轨道,2010年承保已经实现全面盈利。在不断巩固国内再保险市场主导地位的同  相似文献   

19.
史鑫蕊 《保险研究》2013,(1):68-77,96
中国再保险市场越发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唯一一家国有再保险公司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取向。对再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来说,其业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将决定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兴衰成败。因此,有必要对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的全球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国再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提出针对中国再保险企业全球业务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詹励 《中国保险》2013,(5):27-31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风险不断增多,迫使保险业不断创新,加速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趋势下,财务再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我国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勾勒我国财务再保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