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实质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功能。而金融功能性要比其他各层级大的金融资源更加难得,所以金融功能性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在实际中,金融功能层次本身的复杂化和提高,功能的层次和种类的拓展以及强化的过程实质上其实就是金融功能的进一步演化,所以说金融功能的演化便是金融发展。在这个基础之上,用金融发展的金融功能的角度来展开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的相关功能的判断工作,从而提出吴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思考。本文就金融功能以及金融发展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融相关化率(FIR)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被普遍使用,但这一指标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金融发展不仅包括金融增长,而且还包括金融分化,即金融功能的细化和金融结构优化。1978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边际效率下降,金融增长出现超常规膨胀态势,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增长有余,分化不足。金融分化对中国转轨经济具有特殊意味,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由金融增长支持型向金融分化推动型过渡。  相似文献   

3.
功能观视角下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延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理论是对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解释,而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本质就在于金融功能,所以,阐释金融发展理论要以金融功能为基础。一方面,对功能的研究可以有更大的客观性,也更接近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发展金融以发展经济;另一方面,金融功能因自身的自动与扣除的净结果而具有相对准确性,所以从功能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理论具有特殊优势。金融功能要依附一定的载体,金融产业依靠对于金融功能承载的“双重效率改进”而成为金融功能的核心载体。从而,基于金融产业的演进,金融发展有了新含义。  相似文献   

4.
邹艺  陶士贵 《征信》2016,(12):80-86
以金融功能观为理论视角,从支付手段、资源配置、数据信息、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带动传统金融理念上的更新和提升;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可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各国的金融业也处在密切联系的状态之中,因此金融业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对金融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即金融功能演进以及其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我们得到的认识是:金融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就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青 《时代金融》2013,(20):219-220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在整个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的确立,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的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经历了有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内在和由浅到深的研究和探索历程。随之而来的金融发展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为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和一个更为发呆的资本市场,并以两者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存在,是金融机构得以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金融功能和金融发展论述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金融功能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已进入深化金融改革和适应入世后金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但这并不等于说必须在金融领域内全方位地与国际金融接轨,事实上,在金融领域的许多方面,我国还不具备金融创新的条件,因此,应当结合我国金融国情,循序渐进地在一些方面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各国的金融创新并通过对我国金融改革最活跃、最密集阶段的观察,结合一线的实践和经验累积,就我国现阶段金融创新和金融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及模式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系是支撑一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改革并完善已有金融体系使之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印两国金融体系改革历程和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改革后的金融发展情况和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两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和效率差异。研究发现,两国金融体系都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但各自的国情背景和传统体制路径依赖特征,导致两国形成了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同的金融体系。本文最后从深化金融市场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和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后续金融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后改革时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后改革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决定了区域金融市场的二元化。从后改革时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农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后改革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位,其核心不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的多元化,而是适应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的金融需求,建立“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农村金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crises and conta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First, more than half of the rise in net borrowing of the U.S. non-financial sectors since the mid-1980s has been financed by foreign lending. Second, the collapse of the U.S. housing and mortgage-backed-securities markets had worldwide effects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sset markets. Using an open-economy model wher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play a central role, we show that financial integration leads to a sharp rise in net credit in the most financially developed country and to large asset price spillovers of country-specific shocks to bank capital. The impacts of these shocks on asset prices are amplified by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based on mark-to-market.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系统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在联系,采用中国1978~2006年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对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金融相关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要强于金融相关率指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自身的惯性,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市场化比率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相关比率以及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市场化比率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86-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长期而言,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也就是说三大地区金融发展都没有促进城市化进程。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短期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最后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Financial sector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crisis burd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consider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in the pres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a sudden negative repayments shock o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capacity and consequently on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he model exhibits a property of the ‘chain reaction’ when a single macroeconomic shock can lead to the exhaustion of credit resources and subsequently to the collapse of the banking system. To maintain the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recover, a regulatory intervention is needed even in presence of the state guarantees on agents’ deposits in the banks. We compare the results for an intermediated economy with those derived fo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draw some broad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crisis consequences depending on the financial sector structure. We also compare the model predictions with the stylised facts about the Rus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8.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金融发展中往往存在着金融规模、结构、效率发展的非协调发展,从而制约着金融功能的发挥.以金融规模、结构、效率的相关评价指标对贵州省2009~2013年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利用SPSS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回归,结合协调性测度模型对贵州省金融规模、结构、效率进行协调性测算,结果显示金融规模、结构、效率在2009 ~ 2013年间协调性较好,且趋向于更加协调;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相互发展的协调性较高,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互发展的协调程度次之,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的相互协调发展程度较低.根据现状考察和协调性测算的结果对贵州省金融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可能会减轻市场摩擦,影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功能出发,探讨了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这些思想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目的是比较上海与北京、深圳在金融生态方面的差异,结合上海与北京、深圳在金融生态个性化优势的差异,综合判断上海金融生态状况,并提出改善上海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