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实证研究结果不断涌现,其中动量效应是股票市场中最强烈的异象之一。文章基于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选取标准,采用Jegadeesh和Titman(1993)构造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的标准方法,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其次,发现以周或月(即4周)为单位,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与动量效应之间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越多,动量效应越显著;但时间以季度为单位时,中国A股市场在中长期(6个月)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此时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与反转效应之间没有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季度的新闻失去时效性,从而致使新闻对投资者的决策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2.
何韬 《现代商业》2011,(11):30-31
2004年美林证券发表了著名的投资钟理论,通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各类资产的表现情况来确定投资策略。该理论经过了欧美市场的验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最近几年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周期轮动现象,本文通过结合投资钟理论与A股市场的表现来分析投资机会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传统J&T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证380行业指数及大盘指数,以行业累积超额收益率确定投资比重构造投资组合进行模拟投资,从而检验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疫情前的A股市场中的确存在“中期反转”,且疫情使动量效应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反转效应表达所需的时间。本文为探索我国资本市场在当前外部环境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市盈率效应是与有效市场假说背离的市场现象,伴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通过利用2006-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基于牛熊市的角度分析A股市场的市盈率效应。分析发现:A股市场具有市盈率效应。表明股市通过多年的健康发展。投资理念已逐步向价值投资转变。我国股市已经发挥出其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使其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的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日对数收益率数据作为全样本数据,分别以周和月为研究周期,采用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重叠法研究了沪深A股市场短期和中期的价值反转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中期,中国股票市场都存在显著的价值反转效应,这和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也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非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验证我国市场上价值投资策略是否具有超额收益,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基于1998-2011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本文发现基于B/M和E/P指标划分的价值股组合能分别获得相对成长股组合0.33%和9.04%超额收益率,同时,CAPM模型不能解释我国价值股组合超额收益,而包含了风险补偿变量的两因素模型能更好地解释价值股组合较高收益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A股市场为考察对象,对动量与反转投资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反转投资策略在短期与长期内均能获得显著超额收益,而动量投资策略收益则不明显,且相应的超额收益不能用CAPM单因子模型和三因子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除了对Fama和French三因素模型,即市场因素、规模因素及价值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外,还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动量定价因子,探索Carhart四因素模型对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现象的解释能力,即对股票由惯性与反转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率与市场资产组合、公司规模、账面市场价值比和股价动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行业轮动是股票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该现象表明,各行业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轮动上涨或下跌的规律,研究股票市场行业轮动现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资金配置的参考。本文介绍了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对股市各行业在经济周期各阶段表现进行分析解释,验证了股市行业轮动现象的存在,总结了根据行业轮动性确定的股市投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沪市A股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同63个月的月收盘价为研究样本,在保持Debondt和Thaler的经典实证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沪市A股市场进行过度反应现象检验,并将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检验,第一种方法检验出沪市A股市场存在反应不足现象,第二种方法检验出沪市A股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或反应不足现象,市场出现反转模式,两种方法都可以说明中国的证券市场,至少是沪市A股市场存在着异常现象.有效市场假说、行为经济学和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的解释,可以理解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IPO抑价现象,即股票IPO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上市价格。本文指出了IPO抑价现象对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负面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综合考虑我国A股市场的现状,本文对提高A股市场股票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市场反应角度,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以后中国沪深A股市场公布股权激励草案的49家上市公司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这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的不同对其业绩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对股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财富效应,投资者对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高的公司预期激励效果要更好一些;且中国国内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本身这个事件,而忽略了股权激励方案中具体的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风险及跨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贸易摩擦在短期会造成中国各金融市场自身风险的上升。从统计显著性、经济显著性和影响持久度来看,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反应特征,且各市场之间存在“市场轮动”现象。第二,贸易摩擦对跨市场风险传染有显著且持久的溢出效应,共同风险敞口及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溢出效应方向的差异体现了资金向安全资产转移的特点。第三,按照贸易摩擦对股、债、汇三个金融市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的先后顺序及溢出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可将中国金融市场划分为三个风险区,并依此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在T-M模型中加入一个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虚拟变量,并比较我国开放式基金择股择时能力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以我国市场上18支开放式基金为样本,时间跨度在2002—2007年间的周数据为研究对像,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增强导至开放式基金择股择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基于波动短记忆的模型方法,研究上海A股市场的周内交易日效应,结果显示,股市的星期二效应和星期五效应存在于市场的早期,并且这两个交易日波动并不显著高于其他交易日,而1997年后出现了星期一效应和星期四效应,说明市场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现象与投资者的指数恐慌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基于波动短记忆的模型方法,研究上海A股市场的周内交易日效应,结果显示,股市的星期二效应和星期五效应存在于市场的早期,并且这两个交易日波动并不显著高于其他交易日,而1997年后出现了星期一效应和星期四效应,说明市场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现象与投资者的指数恐慌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改进的MA交易规则,运用13600种策略对我国外汇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动量超额收益,证明“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外汇市场上并不成立。同时,这种超额收益也受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显著影响,机制改革后随着汇率弹性的增加和市场供求关系的逐渐体现,动量效应有所减弱,市场逐渐向“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市场有效为基础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学者们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对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更不会对其资本结构产生长期的影响。在更换了资本结构的度量方式后,结果仍然成立。因此,可以得出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49家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作为样本,及对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实证研究,验证了其IPO效应的存在,并对其IPO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PO上市能够提高其偿债能力,而盈利能力却会下降;房地产公司股票发行市盈率、IPO抑价率、上市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上市年份均对其IPO效应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证券分析师荐股的市场影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报每周一"本周股评家最为看好的个股"这一栏目的长期荐股统计数据对A股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荐股的市场影响能力进行了非正常收益率和成交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发现证券分析师荐股受到整个市场行情发展状况的影响很大,而对市场量价的影响只存在短期效应,最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