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的不同维度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个人、他人和共同体之间和睦相处的独特特征。和平贯穿每一代中国人民的基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14亿人口的现实国情奠定了特殊的机遇与挑战。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坚持以“人”为自身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2.
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既是我们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成果。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新在其从根本上摆脱了西方制度话语体系,构建了公平开放的“世界话语”;新在其倡导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的原则理念;新在其主张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合思想。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既包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又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遵循,是政治文明观的中国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今时代的全新表述,具有无比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秉持的一条价值理念。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纵观百年党史,“坚持人民至上”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和清晰的逻辑内涵,大致可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擘画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逻辑。从理论逻辑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底气和法宝;从历史逻辑看,“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一条重要价值理念;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民奉献精神培育有了多维思考。历史维度:奉献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精神维度: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航向;价值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实践维度:具有新时代特点中国精神和楷模的实践基础。实现路径上,要从培育内容和方式两方面入手,培育人民树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无私奉献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论断高瞻远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发展路径谋篇布局,也科学精准对中国过往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脉络作出明确论断,其在历史逻辑层面开辟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价值逻辑层面构建了以“人民”和“人类”为取向的文明观,在实践逻辑层面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真理力量,由此构成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逻辑理路,也表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它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个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原则是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7.
“三信”即信仰、信念、信心。大学生“三信”教育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三信”教育中去。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应当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讲清楚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问题式、链接式、实践式等原则,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还是对它的成熟形态和发展前途的解读,都不能脱离世界历史语境。在此语境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该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即人的解放和发展的方向.即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即保持中国特色。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两制共存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它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当两制共存时代结束后,它必定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届时也将会有新的世界性理论形态出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如何适应新时代以及如何开拓新境界等新任务。在充分吸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意蕴、现实逻辑和政策启示的基础上,依据新时代要求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群设置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三大模块。基于这三大模块框架,华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群进行了创新实践,包括内容设定、建设举措、主要成效和特色创新等几个方面,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的行动方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基本社会治理、思想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思想与价值指导,更是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和理论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石。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构建中国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十个坚持”作为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启示。“十个坚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并从五个维度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十条经验按照既定顺序两两组合,从实践主体、原则、方向、要求和保障之维明确在发展中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领导权威性与发展为民性、理论创造性与实践自主性、立足民族性与彰显世界性、思维灵活性与底线原则性和民主广泛性与政党先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海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铸忠诚、担使命、守国门、促发展、齐奋斗,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李晨 《现代商贸工业》2022,(16):150-15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出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而逐步走向现实,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过了从确立到发展再到更加完备的历史探索过程,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未来社会思想与人的解放思想的延续和发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不同时代下我国社会具体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的必然需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建构理路、发展特点对增强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辉 《财贸经济》2021,42(8):5-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把我们党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升华为创新性结论和规律性认识,从而把我们党关于"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拓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做出新概括,深刻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里提出的"两个创造"重大论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走出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又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罗凤燕 《市场论坛》2008,(10):11-13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基础,直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建设正在逐步从“文献资源建设”时代过渡到“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时代。本文着重阐述了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特征以及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全体人民走向现代化的特色道路,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指向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表征。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对“三农”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性工程,指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需要把握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从三个维度即政策、科技以及社会综合施力,进一步推进实现“五大振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黄南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加强地区竞争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南州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增长、经济贡献突出、产业结构优化但也存在资金不足、政策不稳定、企业家能力较弱、技术落后等问题,因而要遵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加快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文  叶蕾 《消费经济》2023,(5):3-11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星亮 《中国市场》2015,(1):100-101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财务管理实践为基础,并对所有组成该理论系统的要素、要素的组合方式进行界定。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评价以及促进财务管理实践。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文章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相关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基于现状的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