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10年北京市率先实施住房限购政策以来,"限购"就成为房地产商、购房者及学者热议的话题。本文定量探究了住房限购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从住宅市场的需求入手,研究城市异质性对住房限购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口膨胀与住房租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柳州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此外,加上近年来柳州市房价的不断上涨,柳州市年轻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低收入人群住房压力的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柳州市家庭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结合人口数据和实地走访所获取的住房需求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究柳州市家庭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柳州市家庭规模的愈加小型化,家庭类型越来越简单化;家庭户数也在逐渐增多,未来十年住房刚需需求旺盛;租赁私房与保障性住房需求日渐上升;家庭人口结构对购房类型、购房面积和户型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应针对差异化的住房需求,增加多元化的住房供给,实现住房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遏止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使房价保持合理价位是住房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文探究了房价合理价位的判定依据和计算方法,通过实证测算京沪等城市房价的合理价位,可以看出一些地区的房价明显高于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住房调控政策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呈现出的新特征愈发明显,住房需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发现:老龄化对住房需求在短期内有正向影响,而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影响将变为负向;少年人口增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受房价控制,房价的攀升将削弱少年人口比对住房需求的正向影响。当房价过高时少年人口比对住房需求将产生负向影响。基于此,应完善老年福利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的住宅和与居住环境适配的基础设施;降低多孩家庭经济负担,完善多孩家庭住房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来住房需求的变化将受到人口、家庭户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影响.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的户主率家庭预测模型,假定分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性别的户主率不变或变化的情况下,预测未来家庭户的数量、结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年普查得到的不同家庭户类型住房情况的信息,对未来30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的增长,我国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在未来三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按家庭户变化预测的未来居民住房的需求较大;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结构的变化,未来三十年的住房需求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有所不同,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的增长在2015年前虽波动起伏,但变化不大;加15年之后,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家庭户与住房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我国未来住房需求的变化将受到人口、家庭户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影响。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的户主率家庭预测模型,假定分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性别的户主率不变或变化的情况下,预测未来家庭户的数量、结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年普查得到的不同家庭户类型住房情况的信息,对未来30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的增长,我国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在未来三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按家庭户变化预测的未来居民住房的需求较大;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结构的变化,未来三十年的住房需求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有所不同,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的增长在2015年前虽波动起伏,但变化不大; 2015年之后,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刘坤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1):31-32
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住房价格不断快速上涨,使得河南房产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能够在人口结构变化和城镇住房供求之间发现一些其相互影响的规律,让城镇住房供求满足人口结构变迁的形势需要,使得每个河南人能够居有其所便显得非常迫切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它旨在保障大中专毕业生、新就业职工、农民工等既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又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群体。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能够发挥其对于特定群体的保障作用。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为此,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研究和探索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变迁的历史变化,以及公租房制度变迁的动因等方面。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改进和完善公租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调整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琦 《消费经济》2007,23(1):73-77
2003年以来,持续的高速投资增长和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快速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矛盾,在此情况下,我国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政策性问题,其中抑制住房投资性需求过度膨胀的力度不足和“双超前消费”政策未及时调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雨薇 《现代商业》2013,(15):204-205
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宁波市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对宁波市住房需求的变化和影响,从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空间布局、盘活存量住房、完善租赁市场等方面,提出宁波市房地产住房供需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的发展,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不够,政府的财政补贴目标不准确,税收优惠政策严重缺失。其原因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现行财政体制不合理。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财政政策,应明确住房保障中的政府主体地位,合理确定住房保障的财政投入规模,执行好住房保障的各项财政优化惠政策,完善住房保障相关税收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城镇住房改革以来,城市家庭的住房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收入等级家庭的住房状况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根据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分析了中国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状况的差异,并通过工资分解发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国城市家庭的住房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家庭特征和收入因素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可以解释66.7%的住房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近一半的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受此影响出现了人口外流导致的人口收缩,并伴随着经济下滑的现象,形成了经济下滑与人口收缩的恶性循环。现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现状,以及基于典型相关的经济与人口联动发展理论。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并全面理解人口收缩;建立完善相应政策以避免出现少子老龄化;平衡产业结构以形成人口回流引力等利用经济与人口的联动关系治理人口收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使用Preston法分析了1980 -2000年我国各省人口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地区间人口惯性的差异程度.1982 -2000年中国各省人口惯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正在急剧减弱,各个省份正在从强烈正增长惯性类别向负增长惯性类别聚集.高达70%的省份的人口惯性已经告别人口强正增长惯性,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四个省份已经呈现人口负增长惯性.1982 -2000年中国各省人口惯性呈现出下降速度快、幅度大的趋势.提醒人们注意到我国人口惯性在地区间的差异性,及早关注一些已经或即将出现负人口惯性增长地区的未来人口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三孩”政策的实施,是限制性生育政策逐渐放松的反映,从人口总体发展的角度看,“三孩”政策对调整人口结构、适应社会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系统探讨了在生育政策下人口规模与结构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首先,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并解释生育政策、人口规模和结构、住房需求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其次,采用201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得出人口规模、老年抚养比、总人口性别比和城市化水平越高,对住房需求越高的结论;最后,提出大力开发“银发产业”、平衡发展城镇化水平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08年以来,大规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现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保障性住房的供求矛盾不断突出,仍存在分配环节政策执行异化,易滋生腐败和不公,保障房利用率不高,退出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及实施等问题,本文就现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五项解决措施,实行三房并轨;建立全国联网的住房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房申请和退出机制;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关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