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当中央从追求经济体产出最大化转向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调整增长目标;当因结构调整而使受惠面足够大时,发达地方政府会选择相对减缓本辖区经济增长目标。本文采用2005~2014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是经济增长目标而非经济增长主导着省域差距的变动;当中央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后,发达省份开始相对放缓本地区经济增长目标。这为经济增长放缓、省域经济差距缩小和中央实施偏向内陆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客观全面地测度省域信息消费水平并揭示其收敛特征,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刺激信息消费高质量增长。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省域信息消费水平,并运用多种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信息消费的空间收敛趋势和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信息消费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省域间信息消费水平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和四大区域信息消费SEM空间收敛模型显示信息消费存在显著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依据本论文测度的相关结论,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收敛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是构成积极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切入点,探究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仍具有凯恩斯效应。基于2009—202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过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债务发行和偿还阶段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财政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以借新还旧为目的发行的置换债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过度的置换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隐性债务、城镇居民消费、中部地区、高产业结构地区、居住类消费和交通通信类消费中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债务限额管理机制,将债务总增量控制在导致居民消费挤出效应发生的阈值以内;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快促进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加强对置换债发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泰尔指数对省域流通经济差异的收敛趋势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流通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商贸流通经济差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收敛趋势,但是其收敛速度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商贸流通经济差异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即本地差异的形成也会加剧邻近地...  相似文献   

6.
在两阶段古诺博弈模型演绎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视角,分别实证分析了先发省份与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是负向的;政府干预对先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强,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政府干预对后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弱,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随着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先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会随之弱化,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效应会随之弱化.此外还发现,适度的政府干预与提升市场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和绍兴市2001—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力度较大,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因此应该加快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应做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建立东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以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后的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而言,地方政府的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经济建设支出反而为负效应;对于中部地区而言,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科教文卫支出为负效应;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政府在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及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均为正效应,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对西部地区经济拉动作用最大。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为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国西部D省的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源于分权体制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以及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但二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而言,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支出压力是驱动地方政府举债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承担的支出责任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在财政收入有限性和支出刚性的综合约束下,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3-2010年西部16个地区为研究样本,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并且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资本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显著。本文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效果最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水平两条路径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相邻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区域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衍生的村级债务,探讨了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背景下的村级债务具有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同的性质,都是政府驱动下的建设型和发展型负债。将村级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监督和规范管理村级债务,遏制村级债务的过度膨胀,降低村级债务的融资成本,防止因村级债务而导致的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整体推进,消除村级债务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协调战略实施的不利影响。目前全国村级债务总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相比,占比不高。将村级债务纳入政府债务管理不会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30个省市的综合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省域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对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②区域经济指标对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均有影响,影响力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而不同,影响最大的是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邹博宇  韩鹏  黄一鸣 《商业时代》2015,(11):128-130
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1978-2012年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5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分区的模型估计则发现,各变量对重庆和四川分区的影响不尽相同,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依旧不够,重庆和四川相关地区没有能够有效打破省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A省与B省为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在规模与结构进行区域比较,同时就地方债务规模与经济总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地方债务总量呈现区域性特征,其规模大小与当地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但债务负担率、偿债率并没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甚至出现累退现象,同时也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债务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考察企业异地进入行为的区域创新空间收敛效应及创新要素流入的中介效应机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构建模型提出研究假说;然后,设置空间收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数据做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异地进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空间收敛且表现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同时存在,研发人员流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研发资本流入未产生中介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在完善企业发展政策和创新政策时应重视异地进入企业的知识溢出和研发要素流入的创新收敛效应,充分利用邻近区域的创新溢出吸引研发人员流入,以促进区域创新的持续收敛,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系统诠释地方政府竞争通过城市蔓延作用于政府债务扩张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利用2006—2019年26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政府竞争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概率,该影响在人口流出城市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会加剧城市空间的低密度和分散化蔓延,引起城市规模效应减弱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支出增加,迫使地方政府以债融资,从而带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引致的城市蔓延显著刺激了城市自身及邻近城市的政府债务扩张。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蔓延在地方政府竞争对政府债务扩张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投入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当经济差距缩小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变化特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区际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苏南、苏中、苏北研发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研发投入合理流动、统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政府债务负担率标准并非固定,主要由债务边际社会成本与债务边际社会收益相等决定,如果其边际成本降低或边际收益提高,债务负担率标准将提升,相反会下降。本文将地方政府债务置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框架下,通过对西部Y省106个县域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债务负担率标准不同,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分别为14.28%、11.98%和14.16%,同时也发现各地地方政府在竞相超越既定债务负担率标准举债,带来较大的债务风险隐患。因此,防范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各地实际债务边际社会成本和收益,制定动态债务负担率标准,用于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二是在解决实际债务负担率较高问题上,重点要从数量上化解债务转化为从质量上提高债务边际社会收益和降低债务边际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