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赟璐 《生产力研究》2021,(2):47-50,120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口融入城市的障碍问题需要得到迫切研究和解决.文章主要从融入的流动人口、作为接纳方的城市居民以及政府作用的角度来切入分析上海外来务工人口的融入因素,运用问卷法、实证法等方法进行论证,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为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外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外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包含了其在多重空间、身份与认同上的转换过程;在融入状态或结果上,农民工整体在城市社会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与隔离的状态。学术界主要从现代化、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制度主义等三种理论范式出发,对导致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性阐释,并且从公共政策的层面提出了制度化改革、组织化建设、社会能力建设等三种促进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转移人口社会融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障碍主要来自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公共品歧视性分配政策。本次问卷调查,以权益保障和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以及老一代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差异性,做了全方位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廖柳文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2):2007-2012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实现自身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一大必然趋势。基于辅以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60份长沙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数外来务丁人员有进城落户愿意,但受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工作和生活满意程度、农村宅基地、收入水平、政策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小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实现了落户城市。要顺利实现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政府应从社会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着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立足与发展的基础,城市融入则是其实现个体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关键。该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量,以上海847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就业能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整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融入和市民意愿融入影响显著,就业能力微观因素对于身份和社会地位融入影响显著,宏观维度因素显著影响身份融入。此外,居住时间显著影响城市感情和市民意愿融入,性别影响身份融入,年龄因素影响社会地位融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项目第五轮全国范围调查(CHIP2013)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构建综合性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测度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综合测度城市融入程度,并分别使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检验不同区域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否具有歧视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不高,东部地区要高于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随着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分位点的提高,其影响变量的系数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波动方向与程度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差异主要是由发达地区农民工和欠发达地区农民工之间的禀赋差异所引起的,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歧视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汉新 《经济师》2007,(3):203-203
文章主要分析了城镇住房新情况,探讨解决城镇住房的新途径,针对低收入家庭要求降低经济适用房的房价、界于富裕层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夹心层”群体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突出的三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搞好成本控制,抓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以降低房价;建设“限价房”,破解“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创新城镇住房制度;实行房籍制度“松绑”,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完善城镇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政府在逐步已建立和完善的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宁波市近年来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先后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使各类特殊群体与城镇职工一样实现老有所养。随着最近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新政”制度的推出,以广覆盖、低本平、分层次为重点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覆盖宁市560多万本地城乡居民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宁波也由此步入“全民社保”时代。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来务工人员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点和热点.在研究中,有关体育参与的安全,服务,权益和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为:流动人口城市社区体育问题,社会"体育新话题","外来务工人员组织体育管理的选择"等,从外来务工人员思想层面上的进行思考,为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很多文献综述都出现一个共同点:外来务工人员现场调查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社会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角度来看,缺乏讨论安全体系主要侧重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内部因素的研究,所以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外来因素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心问题.并从调查主观社会因素着手,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体育生活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聚焦于南京主城区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立足"个体迁居"视角,以期对这一群体迁居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在把握样本迁居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首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其"居住空间融入度"和"居住条件演变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构建迁居模式的评估矩阵,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迁居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时空维度下对其迁居模式的演变进行层面解析和诠释。研究发现,尽管在不同时空阶段下样本呈现出的迁居模式演变轨迹不尽相同,但随时间推进,样本的迁居行为模式整体上是向更有利于其"市民化"的方向在演进。  相似文献   

11.
朱纪广  李小建  王德  牛宁 《经济地理》2019,39(1):149-156
采用典型案例调研法、空间分析方法和图谱法,将西华县乡村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工业主导型乡村、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和新型社区三种类型,并剖析了传统农区西华县1975—2017年乡村功能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功能演变形式不同,具体表现如下:(1)工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强调工业化对乡村的影响,即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工厂工人";乡村经济活动具有兼业化趋势,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受到挑战,城乡经济联系发生改变。(2)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生产功能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即传统农业生产功能演变为非粮化,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农场工人",乡村经济逐渐向市场转化,农业生产空间增大。(3)新型社区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功能的多样化和市民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功能逐渐丧失,但乡村的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同时,基层政府功能得以更新和农村社会自治功能提高。(4)工业化是传统乡村功能演变基本动力,不同的发展阶段乡村功能演变的主导因素不同。(5)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工业主导型乡村未来可向工业小镇或工业小区方向演变,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可向旅游型乡村发展,新型社区可借助于中心城镇体系的完善交通形成居住型乡村。  相似文献   

12.
张晨寒 《经济论坛》2006,(16):54-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大批由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业为生。理论界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将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称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农民工”。他们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着历史性变化。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迈向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纳入政府工作日程,一些地方专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发达地区以追逐"梦想"并努力融入其中。然而近十年来,发达地区物价不断上涨,房价、教育、医疗等费用也日益攀升,外来人口的生存压力愈发变大,他们逐步沦为经济上的"失败者"、制度上的"牺牲者"、文化上的"局外人"、社交中的"孤独者"以及组织上的"边缘人",而这又使他们的社区融入陷入困境,逐步沦为"异乡人"。"异乡人"的社区融入问题应当引起上下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解决路径。为此,应该努力提高"异乡人"的收入水平;加强制度创新,着力革除各种不公平的制度壁垒;积极引导"异乡人"深化并重构自我认知;切实提高社区的包容和接纳水平;努力引入社会力量的渗透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群体内部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对大连市1032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经验研究,发现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依户籍性质或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外来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户籍歧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农民工群体收入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经验与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对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工作经验在一定时期内对高教育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上升具有显著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着重剖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和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人地关系的巨大变化,乡村聚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正在面临剧烈分化与重组。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利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过程、机制与优化开展了诸多探讨。文章在综述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归纳了由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聚落空间演变驱动机制,梳理了聚落空间优化路径和模式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文章指出,未来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应重点关注对小尺度空间演变过程的实证分析,加强行为主体和地方文化对聚落空间演变影响的研究,强化不同重构模式的凝炼和效应评估,并关注相关政策制度完善对聚落空间演变与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时—空视角下的中国休闲活动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志才 《经济地理》2012,32(2):149-153,176
在中国悠久历史进程中,休闲受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文化宗教等影响下,休闲活动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人-时-空”这一三维变化为视角,以时间发展为轴线,分析了我国休闲活动群体变化和空间演变规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时期各阶层身份、经济、文化、政策等不同,其中,人是主要的演变因素,而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物,空间则是由人和时间的变化而引起的休闲空间变化以至于内容的变化。最后从休闲群体、休闲空间和休闲内容总结了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职业分布、工资收入与劳动时间、权益保护与自我维权意识、对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发现,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来源地主要为我国中部地区,以刚毕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大多从事制造业工作,工资相对较高,工作环境较好。今后,应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建立和健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和生产安全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春蕊 《经济论坛》2012,(8):112-116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个体特征、迁移流向、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情况以及权益保障现况的基础上,认为二元分割体制、城乡利益羁绊、城市社会适应性、个体融入能力依然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作者从户籍制度、城乡配套制度、住房制度以及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